原标题:返乡“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陈清和一名村民交流。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福建省福安市上白石镇占西坑自然村位于大山深处,户籍人口300多人。占西坑村山林陡峭,“地无三尺平”,产业基础薄弱,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村内一度只剩下十几个老人,成为一个“空巢村”。
陈清是从占西坑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外地创业。2015年,陈清返乡时看到老家土地闲置、荒草丛生,便决定回村创业,利用荒山闲地复垦复种,用产业带动村子发展。几年来,陈清以“稻鸭共养”的模式种植水稻,利用山林资源生产竹酒、种植铁皮石斛、养殖蜜蜂,并将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成为一名引领乡村发展的“新农人”。陈清还牵头成立了“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引进导师团队,以吸引、培养更多的附近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加入到“新农人”队伍中来。
如今的占西坑旧貌换新颜,曾经的“空巢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众多创业者前来“取经”,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寻觅乡愁。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后山山林,陈清(右)指导一名村民种植铁皮石斛。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竹酒生产基地,陈清(左)指导游客从竹节中取酒。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后山山林,陈清(左)与一名村民查看大树上生长的野生铁皮石斛。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陈清(前)与施工队商讨老屋改建方案。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0月23日,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陈清(左)与一名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商讨合作项目。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0月23日,在占西坑村竹酒生产基地,陈清(左一)向前来“取经”的创业青年介绍竹酒生产技术。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占西坑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