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中药+”展现多元可能 漳州中医药产业“筋强骨壮”
2025-09-28 11:25:16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实施“圆山计划”、培育新业态,“中药+”在大健康领域展现多元可能 漳州中医药产业“筋强骨壮”

  近日,在第22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上,漳州中医药企业首次亮相,便以“可食可养、可品可藏”为主题,带来一系列创新产品。从融入道地中药材的普洱茶,到即食燕窝、枸杞原浆等养生食品,不仅打破了中医药“苦口良药”的传统印象,更展现出“中药+”在大健康领域的多元可能。

  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去年4月,漳州市启动实施“圆山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规模,到2035年达到500亿元。

  历经风雨的老字号中药企业,如何培育新业态?日前,记者深入漳州中医药企业,探寻中医药产业发展“良方”。

  就地取材,名医名药荟萃

  在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中,阅兵观礼包里的“小绿瓶”格外吸睛。这个“醒脑神器”,正是漳州的中医药代表——水仙牌风油精。

  “漳州有山有水又靠海,加上气候温和,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和中草药,这里中药传承发展至今已超千年。”漳州市中医院院长林石明介绍,作为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漳州共有2159种药用植物。福建道地药材“福九味”中,漳州占6味。

  从“不问贫富,悉为诊疗”的保生大帝吴夲,到将药方编为药签的三平祖师公杨义中;从携御方炼制“片仔癀”药锭的宫廷御医,到帝师名相蔡新传授御赐秘方……自古以来,漳州名医辈出,名药荟萃,中医药文化广为流传。

  目前,漳州除中华老字号片仔癀外,还有天益寿、老瑞林、同溢堂、日安堂等多家历史悠久的医药老字号。其中,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益安宁丸制作技艺、金凤丸制作技艺等被列为省市非遗项目。

  守正,让“国粹”传承不走样。

  “原材料均来自本地柑橘等农产品,提炼成橘皮精油、樟脑、桉油、丁香油丁香酚等香料,投入生产线。”漳州水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冠群介绍,水仙牌风油精是首款国产风油精,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

  作为我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全国几十万家零售药房可见水仙“小绿瓶”身影,年销售额达1.7亿元。

  “水分必须控制在18.0%以内,如此,熟地黄才能‘光黑如漆,甘甜如饴’。”在同溢堂的九制车间里,九制熟地专家陈丽卿在进行第九次蒸制前的检查。她用手轻触乌黑色的熟地,指尖传递来的细微差别,只有多年经验才能分辨。

  为了将这份手感经验量化,同溢堂技术团队在车间里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经过数百次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炮制工艺的“黄金配比”。

  老药工只可意会的“手感”,于2024年被写进福建省《九制熟地中药饮片 炮制规范》,让“看不见的手感”变成“看得见的标准”。

  多元传承,推进产业现代化

  内承正统,外汲众长。

  《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提出,传承创新中药产业,支持加快创新型、改良型中药和经典名方研发,推进传统中药产品二次开发,重点支持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同溢堂等企业。

  “不能只靠一两味药‘打天下’。”同溢堂集团副总裁黄国辉始终怀有危机意识,除了益安宁丸、金凤丸、安宫牛黄丸和五子衍宗丸4个拳头中成药产品外,企业还开发出四季感冒片、一清颗粒、牛黄解毒丸、冠心苏合丸等多种产品,推出九制熟地、九制黄精等一系列大健康产品。

  目前,同溢堂年产200吨中药饮片建设项目和年产200吨中成药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省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超2亿元。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

  记者注意到,“圆山计划”涵盖中药材生产种植、生物医药制造和医康养的一项系列工程,为本地中医药产业梳理发展方向,鼓励中医药企业丰富产品线,扩大产业链。

  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小瓷瓶片仔癀“皇后”珍珠膏,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片仔癀药业市场策划部负责人卢晓莹介绍,如今片仔癀化妆品通过“产品+科研+营销+渠道”四位一体模式,推出多款销售额过亿元单品,创新设计国风IP“癀小御”,通过城市文化直播打造“探店+民俗”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随着“新中式养生”在年轻人中日益流行,越来越多中医药老字号品牌积极推动养生类产品开发,“圈粉”年轻消费者。

  药膳月饼、白玉养颜馒头、山药茯苓鸡汤……在新开业的漳州市中医院药膳营养餐厅,食药两用药材被烹饪成特色面点、养生代茶饮、罐汤等功能食品佳肴,打造出体验中医药膳文化的全新窗口。

  福建老字号“天益寿”将传统需要煮制的儿童调脾米糊升级为可以直接冲泡、老少咸宜的“蒸米粉”,并推出中药茶饮,为老字号注入新活力。

  同溢堂则借着文旅融合的“东风”,打造“工业+旅游”模式。“我们投资1.2亿元建设近40亩中药博物院,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景观,把中药草种植融入环境绿化,把中药炮制生产融入观光体验中。”黄国辉介绍,中药博物院集中药科普和文化旅游于一体,被列为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试点和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未来将作为研学营地。

  集聚成林,迈向大健康产业

  “片仔癀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只有根系强壮,才能开枝散叶,实现从‘一品独大’到‘产业森林’的跨越。”片仔癀国药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立介绍,近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的片仔癀国药堂超500家,不仅成为产品推广销售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去年“圆山计划”“名医入漳”项目开展至今,全国已新拓展140家片仔癀国药堂。“名医带产业,产业引名医。随着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与青睐,片仔癀正在将‘国药堂’升级为‘名医馆’,将‘卖产品’转化为‘卖服务’。”林立说,名医馆实现了名药与名医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业态闭环。

  “圆山计划”实施以来,漳州在大健康产业试水建立完善“专项政策+产业基金”招商支持体系,由漳州4家市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6只总规模60亿元的圆山医药大健康基金,拉动漳州中医药千亿产业链发展。

  “前端投资,后端投产。”漳州市国资委资本与产权科科长赵磊介绍,依托“圆山计划”建设的片仔癀大健康产业园区、医药通用厂以及美妆园等项目,已有广生堂药业、君德医药科技等多个产业基金带来的项目在此落地投产。

  在这期间,投资者有回报,扩投资,经营者成集聚,强产业。通过“圆山计划”嫁接的中医药科研资源,也将持续扩容名方、新药的研发管线。

  目前,漳州市累计有医药健康项目69个,投资额270多亿元,落地圆山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圆山医院、院士工作站、2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设立漳州圆山创新港科学城,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中医医养目的地”。(记者 潘园园 杜正蓝 苏益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