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前夜,“阿根”(姚中译 饰)“阿妹”(董狄 饰)生死话别。福建日报通讯员 科比 摄
坚守爱和信仰 不忘革命先烈
《松毛岭之恋》燃情十二艺节大舞台
东南网5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李超/文 通讯员 科比/图)
“韭菜开花一秆子心哎,闽西子弟当红军。髻子剪掉盼哥回,一生一世不忘情……”当富有客家山歌韵味的歌声再度响起,身形渐渐佝偻的“赖阿妹”穿过万千英烈的魂影,终于找到了她几十年日思夜想的“阿根哥”。这一幕,不知润湿了多少观众的双眼……
5月20日和21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的红色题材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上海文化广场燃情上演。能容纳2000余人的剧场连续两晚一票难求,观众们被这部谱写闽西苏区英雄赞歌、展现闽西儿女大爱精神的原创民族歌剧深深打动。演至动情处,台下泪水与掌声齐飞,人们毫不吝惜心中对主人公几十年坚守爱情、几辈人坚守信仰的礼赞。
全新呈现:闽派剧目热演国家艺术节
鲜亮的红色,是闽西最耀眼的文化底色;85年前松毛岭上的坚韧守望,化作精神力量的一次次张扬。中国艺术节是三年一度的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其间将评出中国文化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代表福建省参加这一重大赛事。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戏曲保护传承与弘扬工程,不断扩大福建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既保持和发展了福建作为戏曲大省的传统和优势,又在歌剧、舞剧等领域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入选全国重大艺术工程和重要艺术展演的数量居全国前列。
据介绍,《松毛岭之恋》取材于闽西革命老区的一个真实故事。全剧以红军长征前闽西最后一次大战役——松毛岭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位客家妇女一生的情感坚守,呈现出红军长征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了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折射出人民对共产党的执着信念和对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阐释了信仰至上、信念永恒的主题,展现闽西苏区人民红旗不倒,坚定信仰跟党走,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的崇高精神。
该剧于2016年底启动,次年11月在福建长汀成功举行首演。在前后历时两年多的创排过程中,《松毛岭之恋》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精心指导。2017年,还处在创排第一阶段的《松毛岭之恋》即从全国申报的147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首批9部重点扶持剧目。2018年,该剧又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首批“优中选优”滚动扶持剧目,全国仅有3部,当年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
作为福建省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重点策划和指导的剧目,该剧还先后2次在北京、5次在福建召开“火花茶会”专题研讨。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历经“六改六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的乔佩娟等全国顶级专家多次来榕指导。中国首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90岁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专程到福州观看了首演前的带妆彩排,并担任艺术指导。
文化和旅游部对《松毛岭之恋》的创排予以高度重视。“今年3月在京参演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后,我们还改了四场戏,对乐队的配器进行了约百分之七十的调整。”省歌舞剧院院长、《松毛岭之恋》艺术总监孙砾表示,剧组坚持精益求精,很多部分不惜重新编排、重新作曲。这种专心做事的执念,赢得了专家组的肯定。
十二艺节举办地申城,演艺市场繁荣,观众品位高。作为歌剧舞剧类14部参评作品之一,《松毛岭之恋》充分展现了民族歌剧的福建气质。红色文化的血色浪漫与刻骨铭心的大爱信念直击人心,20日晚的演出通过移动端直播,网络观众点击量超97万人次,点赞超18万次。
“阿根”走后十年杳无音讯,“阿妹”独自支撑起一个家。福建日报通讯员 科比 摄
初心不忘:植根人民牢记先辈热血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21日表示,《松毛岭之恋》用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讲了一个精彩的红色故事,体现了福建文艺工作者对振兴民族歌剧的深刻感悟。
这种感悟,来源于新时代文艺工作为人民讴歌的迫切需要,来源于舞台艺术守正创新的集体意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表示,当下文艺舞台正逐步把重心向当代移、向一线基层移,努力植根人民群众。对《松毛岭之恋》来说,守的是红色文化之正,创的是表现手法之新。
两年多来,“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贯穿在该剧的创排过程中。据介绍,剧组先后十多批次组织主创人员前往松毛岭腹地采风,走访红军桥、松毛岭保卫战遗址、前线指挥部等历史遗迹。剧组找到红军遗腹子和遗孤等剧中人物的原型,记录下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遍遍含泪聆听,“阿妹”“阿根”等人物渐渐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致敬初心与大爱的情感表达点,犹如漫天繁星,一次次洗礼着主创们的内心。
“每次见到革命者后代,泪水都止不住地流。”饰演“阿妹”的主演董狄说,首演地点打破常规选在长汀,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接受老区人民的检验。
“剧中的一切,都真实发生过。那些人和事,让我深受感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剧本写好。”担纲共同编剧的著名剧作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表示,创作《松毛岭之恋》,是要提示今天的人们莫忘革命理想、革命宗旨,莫忘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对于执行总导演靳苗苗而言,无论守正还是创新,她的底气都是“真实”。除了人物的反复挖掘,剧组为了还原时代感,还多次向龙岩民俗专家取经。从客家女性不同时期的发饰穿着,到百姓家中的床单花色;从屋前挂的究竟是大蒜还是辣椒,到提篮里放多大的地瓜和胡萝卜……该剧服化道景的设计,都讲究一个“真”字。
她说,惨烈的松毛岭战役发生在中秋节,从此,当地百姓八月十五这一天改在村里的公祠祭奠亲人。创作中,她完全遵照这些民俗,希望全剧有更加凄美、震撼的呈现。
演出前,靳苗苗提前一个多小时把所有演职员召集到舞台上的“观寿公祠”。静默中,他们像苏区百姓那样感怀先烈,并从这种仪式里汲取表演的力量。“人物是真实的,表演更要踏实走心,要让观众‘真听’‘真看’。”这是靳苗苗的坚守。
于是,在松毛岭老屋的门槛上,“阿妹”体验盼郎归,一坐就是半晌;红军托孤一段戏只有十几秒,可每每“孩子还没起名字”的话语响起,“女卫生员”总是泪洒排练场;跃起、跌倒、挣扎、奋进……主演姚中译说,每一场演出自己都当成首演,力求一次比一次走近“阿根”的初心。
台上用了真情,台下便有了实感。观众张女士感叹,《松毛岭之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音乐和唱词委婉动人、催人泪下,是一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红色题材作品”。
而在专业剧评人眼中,《松毛岭之恋》在真实叙事的夹缝中呈现了唯美与诗化,尤其是“融入了浓郁的福建地域特色和闽西风情,创新性地利用当代舞台的表现语汇,彰显出美轮美奂、凄美壮丽、震撼人心的音画意境,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民族歌剧发展的新美学之路”。
近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建艺坛捷报频传,再获文华表演奖、梅花奖和曹禺剧本奖。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勤业精业,推进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完善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等机制,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支持力度,激发艺术家们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勇攀艺术高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