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乐区猴屿乡充分挖掘文旅资源,让村民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百年侨乡日日新
依山沿江的猴屿乡。福州日报记者 郑帅摄
一间“店仔”,掀起积分兑换热潮;一辆火车,变身“网红”打卡点;一份认领清单,促进乡村建设快马加鞭……当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吹进长乐区猴屿乡,新机遇、新面貌、新方法频频显现,让这座百年侨乡蝶变新生。
积分制促进乡村环境变好
在猴屿,“店仔”人气火爆。近日,张村村民黄依姆走进沿街一家挂着“店仔”招牌的便利超市,拿出10元积分券,兑换了一瓶洗洁精。“在‘店仔’,积分能当钱来用!”
“店仔”是猴屿乡今年新打造的“连锁”积分兑换超市品牌。猴屿下辖4个村,设有5家挂牌“店仔”,沿街设店,方便村民就近兑换物品。“在福州话里,‘店仔’就是食杂小店的意思,村民可以凭借房屋整治、垃圾分类等获得的积分,到‘店仔’兑换生活用品。”猴屿乡乡村振兴工作相关负责人说。
10分兑换一个扫把、15分兑换一提鸭蛋……兑换簿上,满满当当记录了村民兑换的物品。“这次用的是我上回评上星级文明户攒下的积分。”黄依姆一边签字,一边乐呵呵地说。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在积分制带动下,猴屿乡村民热情高涨,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让乡村面貌变了模样。
猴屿村内,千米长的门嘴溪蜿蜒向前,鱼翔浅底,水清岸绿。不久前,这里刚开展一场“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志愿活动,乡干部、村居干部、村民齐心协力清理垃圾、搬运杂物,对河道进行整治提升。
今年以来,猴屿乡河长办共组织党员志愿者、华侨志愿者等各类群体约1500多人,相继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六清一改”等清洁行动28场,清理农村垃圾12吨。
随着全乡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越来越多“小而优、小而精”的美丽庭院、微景观、小公园、田园等在猴屿乡串联成景,为当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催生新的增长极。
农文旅项目不断“上新”
“请问‘猴屿号’绿皮火车在哪里?”中秋假期,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期待一睹其真容。
这辆停靠在猴屿村的“猴屿号”火车,自去年“五一”假期落地以来,始终人气不断。它生产于1986年,车厢内引入了咖啡轻食等餐饮业态,是猴屿乡别出心裁、精心打造的旅游点之一。游客悠闲品茶、唱歌、喝咖啡,别有乐趣。
“在这片火车文化街区,我们将对闲置房屋进行开发,引入餐饮、住宿、剧本杀等新业态,各项配套设施还在不断‘上新’。”上述负责人说。
今年元旦,猴屿乡还打造了集旅游观光、亲子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侯遇房车文化营地。一到节假日,往往一“房”难求。
猴屿还深度挖掘文化基因,细琢之后珠玉成。如今走进侨批展示馆,泛黄的批信、发皱的汇票揭开尘封过往,细数家国情长;前往张村,参观53名常春藤学子故居、“一门五哈佛”张见銮家、“龙凤四杰”张君秀家,体验学子求学路。
经细致规划、打造,猴屿乡将“盆景”连成“风景”。茂丰、飞思农庄绿畦连片,近海湿地水草丰美,孕育生态美景;绿皮火车、房车营地涌动新鲜活力;以“侨”为媒,可在侨批展示馆、侨家大院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无限风光中,“山海交响·振兴的力量”、“一封家书”侨批展等一场场活动接连举办、集聚人气,成为猴屿发展全域文旅的有效方式。去年以来,猴屿乡开展系列活动53场,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一度沉寂的百年侨乡又热闹了起来。
党员认领项目解决难题
9月,田间风吹稻浪,传递丰收的喜悦;乡间小道上,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岭寺畲族文化村、康桥文化街区、象屿1978、番客文化街区等项目也在“拔节生长”,建设速度胜过以往。
项目推进加速,源于党员认领。“各村支部书记带头,引导村‘两委’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等主动认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促进项目建设、民生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猴屿乡党委组织委员许洋洋说。
张村党支部书记张臣志主动认领“康桥文化街区项目”。面对设计有争议、群众不理解等问题,张臣志多次与项目承接单位交流,领着他们实地考察,上门解惑,架起沟通的桥梁,顺利推进外立面整治等工作。
党员干部挑大梁,认领项目促建设,这是猴屿乡今年以来的收获之一。一份认领清单,清楚地列出时间、进度、催办人等,绘明项目“作战图”,带动岭寺畲族文化村、象屿全国忠义名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建设,并将于年底完工。
党员认领热情高,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猴屿乡海外华侨有3.3万人,在党建引领、党员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在家侨眷侨属参与乡村治理。
今年,多支新组建的侨胞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乡内各处,积极参与防疫等工作,深度参与猴屿建设,见证猴屿实现高颜值、高质量发展的蝶变。(福州日报记者 蓝瑜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