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莆田: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
2023-01-11 10:54:20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原标题: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莆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2023年莆田两会建议建言

莆田: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_fororder_111

  航拍莆田城。丛文俊 摄

莆田: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_fororder_222

  木兰溪畔静卧市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宫。 丛文俊 摄

莆田: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_fororder_333

  晨曦中,木兰溪蜿蜒流淌。丛文俊 摄

莆田:携手砥砺前行 共创美好未来_fororder_444

  罗屿港 黄国民 摄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匠心智造产业新城

  市人大代表、给力机械(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金建:

  围绕打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匠心智造产业新城”目标,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十二条产业链明确规划实施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实施四大经济新动能培育工程、实施五大新兴产业壮大工程。当前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一手要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点上突破”“链上协同”“面上提升”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手要抓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内外产业循环,大力引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领域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和管理经验,深化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联系。

  市政协委员、福建金海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离不开引才引智。鼓励各相关部门要拿出狠招、实招来引进高精尖人才,优化人才招引政策,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加大以才引才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增强发展主动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俯下身子,主动倾听企业的声音,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及时传达、落地见效。

  市人大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科四级主任科员林澄:

  针对莆田工业用地紧张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亩均论英雄”激励引导,完善以亩均产出为导向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大力落实市级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措施,推动一批“园中村、村中园”民房等搬迁和改造,整治一批不具备安全、环保基本条件的小微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二次招商”、腾笼换鸟,着力培养“三新”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不断增加莆田产业发展后劲。

  市政协委员、市新中式家具协会会长陈玉成:

  工艺美术产业是莆田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盘活沉淀资源,突破细分领域,我认为要大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让工艺美术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商业模式,以众筹、直播、个性化定制、家装一体化、体验式消费等多种新业态推进资源共享、强化品牌保护等工作。注重传承保护,扶持新中式家具产业,发展发挥地方优势,推动涵江区争创“中国新中式家具之都”或“中国新中式家具之乡”国家级区域品牌。

  全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打造山水诗画生态韵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厢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志雄:

  近年来,随着莆田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征地拆迁不断增多,一些拆迁群众违规违法建设,侵蚀了城乡公共资源,制约了城乡建设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两违”综合治理的配套法规,探索将“两违”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依法实施多部门、多领域的联合惩戒,提高“两违”当事人的个人违法成本。同时要持续加强民生短板监督。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每年监督推进一批教育、养老、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

  市人大代表,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纪志达:

  新时代的莆田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打造统揽莆田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应深入挖掘提炼莆田山水文脉中的“福文化”,结合木兰溪干流生态廊道、绿心河网治理、玉湖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以人为本、内外兼修地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文化生活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等,打造木兰溪旅游品牌,让山水诗画生态韵城成为莆田“福文化”生动诠释。

  市政协委员、上海市莆田商会秘书长黄东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莆田要坚持“一村一策”,深挖乡土特色文化资源,把乡村振兴与当地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要摒弃固化的认知,避免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多个角度梳理并打造特色名片。比如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水果资源、文旅属性,尤其是围绕历史古迹、名人轶事、文化典故、红色元素等,针对不同村镇的特点,寻找着力点。特别要注意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应听取村民的意见,尊重村民的意愿,反映村民的生产生活,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征。要着眼全域规划布局,推进全域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包括系统营销,将整体思路融入到区域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中去。有的放矢地借鉴与参考其他地方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科学把握差异性,深刻理解选取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团队协助梳理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市人大代表,荔城区西天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牢记嘱托,接续构建木兰溪生态富美走廊,实施“莆阳开春”项目,打造木兰溪文旅品牌。作为“莆阳开春”的主阵地之一,西天尾镇下一步要聚焦“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见效,针对城涵河道连点成线拓面,加速加码推进项目建设,尽快打造开春的美景美业;另一方面要聚焦“两手抓”,做好绿色生态和产业发展“两篇文章”,同步推进滨水人文景观和产业振兴生态圈。在配套完善、景观提升、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招商引资、引智、引流,以水脉之美带动文脉之兴,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使生态环境真正赋能乡村振兴、民生福祉和产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涵江区大洋乡琼峰村村委会委员施冬妹: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核心,建议政府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等乡村特色产业项目,打造新型农业IP,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同时也要抓民生促发展,要加强农村突出问题综合治理,解决水利、交通、医疗、住房保障、野生动物危害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全力构筑安全发展防线

  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政治部主任方永武: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当前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一大社会公害,向电信诈骗亮剑宣战,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2022年,莆田市电信诈骗发案仍居高不下,警情占全市刑事警情的52.23%,涉案金额近亿元,工作形势严峻复杂,打击治理任重道远。

  公安机关作为全市联席办的牵头单位,突出宣传和打击并重,“当下治”与“长久立”一同发力。一方面,全面宣防确保群众“不被骗”。我们主动融入“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在全省首创部署“全警挂钩联系村居”工作,2700多名民警进村入户,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一十百千万”举措,实现了反诈宣防“六级穿透”,群众的防范意识更加敏感警觉。另一方面,精准打击确保群众“不骗人”。我们深化“四专两合力”工作机制,坚持以打开路,会同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督等部门综合施策,研发精准预警劝阻和技术拦截反制系统,破获了一批大要案,抓获了一批嫌疑人。

  电信网络诈骗属于非接触类的新型犯罪,背后已经派生出黑色产业链,必须要推动各级各部门一同参与,齐抓共管。同时,要从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实施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们的打击治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接下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推动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莆田落地生根,加快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坚决打赢反诈人民战争,全力捂紧老百姓的“钱袋子”。

  市人大代表、城厢区霞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彬伟:

  当前,全市正深入贯彻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强化“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整合”,通过强化末端党组织建设,部门力量下沉,发挥人熟、地熟的单元长优势,构建起“家门口”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充分调动不同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建议完善公共服务资源对接机制,广泛撬动社会资源、挖掘社区内生资源,发现和培育更多能人、达人,吸引更多人参与社会治理。

  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人大代表,莆田中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伟峰:

  教育是未来,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莆田要做好教育工作,一要回应关切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创新办学模式,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动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二要聚焦主题高质量发展,立足“双减”,切实减轻孩子们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有趣、有光、有蕴,为教育提质减负增效赋能。立足家庭教育,让“依法带娃”成为家长的必修课,让积极家校共育为孩子们的健康幸福成长奠基。立足学习,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讲好教育故事,唱出教育好声音。三要凝心聚力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奖教基金的作用,让尊师重教、奖教奖学在莆阳大地蔚然成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以更高的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人大代表、城厢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陈成榕: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转为“乙类乙管”,调整后我们国家的防控中心已由原来的防范全人群转移到保护重点人群,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在疫情大流行时,建议政府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同时增加新冠治疗药物的市场投放力度,及时向群众宣传正确的防治科学知识,结合社区网络管理,通畅老年人及重点人群的感染救治通道。同时,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市政协委员、百寿康养老集团董事长翁晓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持续增加,老年群体“医疗、养老、护理”的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凸显。养老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近几年,莆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养老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主要侧重于集中供养和生活照料,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且条件简陋,仅仅为老年人提供吃、住等基础服务,难以供给照料护理、医疗服务等内容,无法满足医疗、养老一体化服务需求。因此,推广“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解决和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是大势所趋。

  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全市要在相对成熟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开展养老示范型建设工作,建设社会化养老品牌,要动员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发动他们成为“养老工作宣传员”,让当地社会化养老机构家喻户晓,同时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可以利用广播喊话等形式介绍社会化养老的好处,降低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的抗拒心理,打消子女对老人入住养老院的顾虑,逐步提升家庭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的意愿。

  要加大支持力度。养老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较大,要实现养老企业良性发展,各部门应积极助力,通过协助养老机构举办开放日,组织有意向入住的家庭参观体验养老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要拓宽养老资金渠道。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及运营补助,提高入住老人的费用补贴,特别是对困难家庭,要确保老人“用得起”、服务“可持续”。还可以通过营造社会尊老、爱老、敬老氛围,引导民间爱心资金“入注”,做大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资金池”,助力养老事业发展。此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尽快研究制定有关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意见和扶持政策,确定牵头部门,明确民政、卫健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对专业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政策支持。

  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市人大代表、北岸管委会主任于晓栋:

  莆田因港设市、向海而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其中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近年来,随着4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罗屿港口已成功跻身全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大港时代正式启幕。

  作为莆田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的“生力军”“排头兵”,接下来,北岸经开区将多元发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着力构建港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致力建设“国际中转港、现代高新区、健康养生地、未来智慧城”。

  以港强产,撞开临港经济腾飞海门。提升港口定位,加快建设罗屿第二个40万吨级泊位。做大做强煤炭、铁矿石等港口贸易,争取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设立东南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全力推进金鹰绿色产业园、哈纳斯LNG、火电厂一期、火电厂三期、罗屿铁矿石分拣中心等重点临港产业项目。

  以产兴城,打造高端产业集聚洼地。发挥妈祖文化优势,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加强对台融合发展。依托“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量身定制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特许政策。积极推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妈祖院区、“三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等项目,孵化世界领先的产业集聚区。

  以城促融,构建联动发展生动局面。加快港口、集疏运路网、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城功能品质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崛起相融合,“陆游”与“海游”相融合,打造“两线一区”乡村振兴新业态和“十景连线”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与湄洲岛联袂探索岛岸一体化,补齐补强“吃住行游购娱学研”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市政协委员、市土地交易中心负责人陈维雄:

  推动港产城联动,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重在推动港口与产业深度融合。港口崛起,要提升港口软硬件水平,积极打造智慧港口,大力引资引智,“筑巢引凤”与“招兵买马”并举;要坚持大湾大港理念,依托上位港口规划,统筹湾区港口功能,发挥各港口区段优势,减少同化竞争,统筹利益分配,避免各自为政。与此同时,要优化港口产业空间布局,引领产业、城市有序向港口拓展,提高港产城联动支撑力度,努力形成“港口强带动产业强、城市兴,城市兴带动港口强、产业强,产业强带动城市兴、港口强”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林爱玲 陈汉儿 沈琳 林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