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福州:水岸同治 长护久清 因水而兴
2023-03-03 10:49:50来源:福州日报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原标题:水岸同治 长护久清 因水而兴——福州河长制工作“省考”名列前茅的背后

福州河长制工作“省考”名列前茅_fororder_截图20230303092722

风景秀丽的旗山湖公园。记者 林双伟摄

  近日,福州市水利局又传喜讯:福建省河长办公布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福州市排名第三。这是继2021年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正向激励之后,又一次获得正向激励。

  福州市河湖治理为何能在“省考”中名列前茅?记者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了福州市治水、护水、兴水的治理脉络。

  全域治水 系统谋划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治水方略,为福州的综合治水指明了方向。多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探索推进全域治水。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系统提出新时代福州全域治水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为全面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

  福州在全省首创设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市建设、水利、城管3大涉水部门的管水权限,组合完善防洪、排涝、调水、治污等功能,让全市上千个库、湖、河、池、闸、站实现统筹调度、精准管理,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实行厂网河“一体化”智慧管理、统筹调度;全省首创设立市级河湖水系调度指挥中心,组建水系巡查队伍和“护河团”,结合第三方无人机、无人船巡查和智慧河长助手、巡河APP等实现“水、陆、空”全方位河湖智慧化管护。

  在治水方式上,福州市多管齐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进行“水岸同治”: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实施福清市虎溪、闽清县梅溪、永泰县富泉溪等多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成456座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整改、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同时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无人岛整治“回头看”……

  充满全局观的励精图“治”,让福州的治水成绩单亮色满满:黑臭全扫、污水全截、淤泥全清、污源全控……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体治理到生态修复,随着“兵团式”拆迁、“卷地毯”施工,城区内河重现水清河畅曼妙姿态。

  多管齐下 长护久清

  伴着落日的余晖,大人、孩子们在台江区打铁港河口旁的小广场上尽情活动,享受生活的美好。此情此景,让一辈子居住在打铁港河口的林依姆不禁感叹:“打铁港河真是大变样了!当初河里都是污泥,很多人把生活污水和粪便直排河里,我们都不敢开窗;现在这里水清河畅,我们就像住在景区一样。”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市在充分总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水系提升“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机制以及领导“挂钩包县”、河湖水系一线考核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一月一督查”、部门联合督查等专项督查工作;强化公检法司联动,市中院、市检察院均在市河长办设立联络室,市公安局实行河湖警长制,全市各级河长办与公检法部门定期联合水利、生态、水文等职能部门开展闽江水环境问题巡查;引入河湖服务专员、成立福州市河湖研究院和市幸福河湖促进会……种种举措,都是为了实现福州河湖长护久清。

  产业兴水 “钱景”广阔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需要“硬指标”,还需要代表城市特点的“软实力”。

  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139条内河纵横交错,与群山共同构筑了三山鼎峙、一水环流、河网密布的山水之城。依山傍水、人文底蕴深厚,就是福州最吸睛的“软实力”。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开展,遍布福州的河湖都换了新颜。水清岸绿的河湖让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同时,怎样推动经济发展,拥有更多“钱景”?

  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禀赋,福州探索出别具特色的“水经济”发展之路。随着内河生态持续改善,福州内河游从最初的1条航线拓展到6条精品航线,航线分布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四城区。接下来,游船还将出现在更多的内河上,让市民更好观赏水韵榕城的美景。

  “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内河整治成果,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绿水青山成为福州最亮丽的底色。”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潘东曦 林华冬 方金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