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一场透雨过后,泉州市惠安县迎来旱地播种抗旱稻的好时节。近日,在惠安县螺阳镇松光村的厦门丰有生产基地内,一台改装后无人驾驶的智能插秧机满载着一盘盘嫩绿的秧苗,正在平整疏松的旱地里来回有序地作业。插秧机所到之处,一丛丛间距一致的秧苗随着插秧机的苗盘滑落,整齐地插在旱地里,迎风挺立,充满着绿色的生机和收获的希望。
智能插秧机进行作业 供图 惠安县农业农村局
金大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机器插秧相比人工插秧速度快,操作密度更均匀,成活率也更高,一台插秧机一天能种植30多亩旱稻。今年有5家抗旱稻种植企业与农机合作社订购集中育秧和机插秧社会化服务面积1000亩,预计在5月上旬完成种植。
惠安县在2022年引进试种抗旱稻成功的基础上,继续以泉州菁园公司为龙头,带动12家农业企业发展“旱优73”“旱优3015”“旱优116”等抗旱稻新品种,种植面积3000亩。
泉州菁园公司作为旱地无水机插秧“先行者”,2022年在净峰镇五群村进行机插秧试种抗旱稻15亩试水成功。相较于无人机或人工直播,采用育秧后进行的机插秧,其行距均匀、密度高,有利于秧苗的返青、田间除草和通风,还可防止鸟害,更有利于保持田间基本苗数和提升产量。今年,在惠安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各农业种植基地积极与惠安县金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用现代智能技术进行抗旱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跑出春季农业生产的“加速度”。
插好的秧苗 供图 惠安县农业农村局
据了解,在2022年的抗旱稻种植项目实施过程中,惠安县已实现整地、机直播或机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大大减少了企业的雇工劳动强度,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更有利于推进高效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阶段,惠安将继续推进连片胡萝卜种植地规模旱作抗旱稻,做好抗旱稻旱地全程机械化播种和收割等技术的宣传推广,深入机直播和插秧一线,指导技术、督促进度、答疑解惑,为抗旱稻生产争取农时,助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吹响惠安“旱米”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号角。(文 刘诗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