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种业大县“稻路”漫漫
农机手正忙着机插秧。
金黄的芽谷
种子收获。
农户收割杂交水稻种子。
制种基地的水稻茁壮成长。
稻种成熟,一片金黄。
5月的建宁县,迎来了集中插秧季。
建宁县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因天然的隔离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成为杂交水稻制种的沃土。经过40多年努力,建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建宁。
在福建,不只是建宁,整个三明都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势产区。福建正全力支持三明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
千人海南学制种
直到现在,何火明还很懊悔。2017年,他家中不慎起火,烧毁了那本从海南三亚带回的笔记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40多年前他在三亚南繁基地学习制种的心得体会。
1976年,是何火明初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务农的第二年。11月的一天,生产大队队长通知他去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当时,17岁的何火明对杂交水稻这一新鲜事物唯一的认知只是“长谷子多”。
从建宁出发,经鹰厦铁路到鹰潭,再一路南下,渡琼州海峡最后抵达三亚。
此时建宁已进入寒冬,但海南岛却温暖如春。这里特有的光热条件,吸引着育种家们每年冬季像候鸟般,不辞辛劳而来,开展加代育种、制种。
那时的南繁基地,条件异常艰苦。大家住的是村里的仓库,睡的是用椰树板临时搭起的大通铺。
给他们上课的农业专家,其中就有后来当上中科院院士的谢华安。虽然上过初中,但听到“恢复系”“不育系”“保持系”这些晦涩的新词时,何火明还是一头雾水。还没结婚的年轻人,甚至不解其中意思,羞得满脸通红。
慢慢地,他了解杂交稻与常规稻不同,不能自留种,需要不断种植亲本,生产种子。
水稻是雌雄同花植物,要开展杂交,就得人工去雄,再与其他植株的花粉结合。水稻颖花极小,人工去雄费时费力。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找到了无法自花授粉的植株作为“不育系”,以省去人工去雄环节。“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后代依然不育,以此批量生产“不育系”。“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后代,则能正常结实。以“不育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杂交稻种子。
何火明要学的,就是种好父母本,让它们在花期相遇。
“父母本是不同的品种,生育期长短不一致。”何火明说,要做到花期相遇,得算好日子,错期种植父母本,后期还要通过水肥管理,动态调节各自生长进度,“长快了,适度烤田;长慢了,多施肥,多灌水”。
花期匹配上后,就该人工拉花粉了。
“一般两人一组,拉紧一根50米长的尼龙绳,分别站在稻田两端,用力奔跑,将父本雄蕊的花粉弹出,使其落在母本雌蕊柱头上。”何火明说,水稻开花集中在上午10时到12时,因此必须争取最佳时间,每片稻田每半小时就得拉一次。“一趟下来汗流浃背,手掌被勒出血泡。”
从1976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何火明的笔记越记越多,他终于从门外汉变成能手。那段时间里,建宁县的111名制种队员在海南种出的杂交水稻种子亩产达36.5公斤,成绩在三明各县中名列前茅。
1977年5月下旬,他们带着1万多公斤的种子,踏上了回程之旅,并把制种技术带回各村。
从1976年到1980年,建宁累计派出上千人到海南岛学习制种技术。他们是建宁制种的技术骨干,也为制种产业日后在建宁的崛起埋下伏笔。
技术实现本土化
从海南回到建宁后,何火明被公社聘为农技员,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农民制种。第一年,先在洋背生产队试制50亩。他仔细研究,把关键技术编成顺口溜。
“不育系”有特殊的生理现象,叫“卡颈”——一大截稻穗包裹在叶鞘中无法外露,就像被卡住了脖颈,以至于稻穗上的颖花无法顺利接受来自父本的花粉。如今,这个问题可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轻松解决。但那个年代,全靠人工“剥苞”。
一到抽穗期,全村总动员,一户负责几坵田,顶着三伏天的日头,一根根剥开叶鞘,让隐藏其中的稻穗露出来,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扯断穗头。主穗和分蘖穗生长进度不同,“剥苞”很难一步到位,一株水稻至少得剥两三次。
为了让授粉更无阻,建宁县还提倡过割叶。后来证明,这不算个好方法。一方面,父本高,母本矮,叶片不太会影响传粉;另一方面,叶子少了,光合作用弱了,结实灌浆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减产。
在不断试错与经验总结中,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建宁实现了本土化。
何火明回村教制种的第一年,全县制种1200多亩,亩产不到40公斤。
此后,建宁制种业驶向快车道。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批制种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89年,全县制种面积达1.5万亩,亩产提高到了162公斤。1986年,建宁被确定为福建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基地县,当年承担全省70%杂交水稻种子的供种任务。
制定“种业宪章”
制种为这个山区县的农民带来了财富,也滋长出无序。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余添发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那场“种子热”。最高峰时,主流品种“籼优63”种子,被炒到了每公斤20多元,是正常收购价的两三倍。
那个年代,种子市场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地方国营种子公司统一供亲本种子,统一分配生产指标,统一收购种子。当时,建宁的制种能力已远超省里下达的指标。利益驱使下,当地出现了私繁私制现象。原建宁县农村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6年全县农户私制杂交水稻种子面积约1.2万亩。余添发说,私制种子最大的问题是纯度不够。到了水稻收获季节,良莠不齐的种子就会在田间原形毕露。
管理部门加大整顿力度,与此同时,市场自发建立起信任机制,外地种子商开始在建宁当地寻找“代理人”,也就是行内说的“包工头”。
何火明是最早的一批“包工头”之一。“‘包工头’领取制种任务,再联系农户生产。”何火明说,“包工头”需要对交付的种子数量和质量负责,因此需要全程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制种关键技术落实和质量把控流程。
这一阶段的“包工头”参与重建种业市场的秩序,并很快成为建宁制种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00年,对于建宁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中国第一部《种子法》在这一年出台。种子经营结束了行政区域垄断,持证的种业公司可以在全国开展业务。当年,有11家其他地方的种业公司在建宁建立制种基地。像何火明这样的“包工头”,有了更具时代特征的名字——制种经纪人。
从指标和亲本分发,到基地和农户选择,再到田间管理,最后到种子回收和交付……在这条长长的链条中,制种经纪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当考验制种经纪人的业务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建宁制种业已形成了“种子企业—一级经纪人—二级经纪人—制种户”多层级的金字塔结构。
作为一级经纪人,已到退休年龄的何火明,现在依然管理着全县600多亩制种田块。
“我们与企业签订委托合同,获得制种指标和亲本材料,再通过下级经纪人,向制种户下达指标,分发亲本,通过生产合同约定制种品种、面积、数量和质量。”何火明说,在市场化背景下,制种户有了更大选择空间,可以通过比价,确定与不同的经纪人合作。
一个地块适合种植什么组合,父母本如何合理错期种植以确保花期相遇,不同的亲本组合如何做好时空隔离以避免串粉……制种经纪人要提前制定好生产计划,手把手教授并全程监督,发生矛盾纠纷后还得从中调停。
串粉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大忌。经纪人必须科学制定播插方案:时间维度上,要分先后,不同的组合种植时间至少间隔20天;空间维度上,要讲距离,不同组合至少相隔100米。
饶是如此,串粉现象依然无法完全避免。在长期实践中,建宁总结出了一套矛盾化解策略。这些策略被提炼成了条款。按照今年最新版《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采取“割大留小”原则——被割制种田补偿标准为1800~2000元/亩,被割制种田的经纪人(或公司)承担损失的40%,另一方经纪人(或公司)承担损失的60%。
随着制种经纪人队伍日益壮大,建宁县开始探索经纪人制度化。
“过去,经常有制种企业打电话来,打听某个经纪人靠不靠谱,敢不敢合作。”余添发说,有感于此,建宁于2013年开始实行制种经纪人执业备案制度。经纪人必须先经过村、乡镇、县多层把关,再经过统一考试考核,每年开展年审。
2013年,第一批153名制种经纪人持证上岗,其中就包括何火明。如今,这支队伍的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人。即便走出建宁,这张资格证书也极具含金量。
这些规则,构成了建宁的“种业宪章”,也保证了制种产业长期稳定发展。2013年,建宁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去年,全县制种面积15.5万亩,产量3550万公斤,平均亩产值3929元,制种规模与产量均占全国10%。
改变“代工厂”定位
今年,何火明的合作对象多了一家龙头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这家央企背景的跨国种业巨头于去年正式落户建宁,并投资1.65亿元建设中国水稻供应链创新中心。这被外界解读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正借势央企资源,赋能传统制种产业新发展。
建宁在制种领域享有盛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说法是“北有张掖,南有建宁”,可见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近年来,建宁制种业的影响力正不断向外辐射,本地企业、经纪人、制种大户开始到周边县市,乃至邻省江西开辟基地。去年,三明全市制种面积31.99万亩。除了建宁,泰宁、宁化、尤溪三县首次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名单。
规模扩张的同时,建宁也试图改变“种业富士康”的定位。
在种业产业链中,上游是育种研发,中游是种子生产,下游是市场销售。
建宁擅长的是中间环节,对附加值更高的上下游鲜有涉及。数据显示,常年在建宁备案生产的种业企业不下70家,但大多“两头在外”,在总部做育种收成,在建宁委托当地企业或经纪人生产种子,种子再运到外地加工销售。目前,在建宁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仅2家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种。
正因如此,外界将建宁比作“种子代工厂”“种业富士康”。
一种声音认为,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至少需要8年,大力推广后也未必能被市场接受,大部分本土企业难以承担高风险,不如专注所长,精耕制种。另一部分人则主张补链延链强链。
在观点碰撞中,建宁已开启了新“稻路”。
“去年,我们提出了建宁制种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也就是‘稳基地、育龙头、打品牌、延链条、强保障’。”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
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建设种子加工、精选、仓储等设施设备……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无不在强调“这里不仅仅是‘代工厂’”。
福建华谷高科有限公司是去年刚刚落地建宁的研发型企业。公司很年轻,背后却聚合了湖南、安徽、四川等水稻种业创新高地的科研资源。去年以来,该公司已有10个品种通过了审定。这些品种的定位是“中国超级稻泰米化”。
“与市面上主流产品不同,我们走的是差异化路线,新品种兼具超级稻的高产性以及泰国米清香、长粒、口感好等优势。”公司负责人倪训涛说,在中高端市场,这样的种子每公斤可以卖到上百元。其中,“泰两优香丝”全国推广面积已达30万亩。他希望,未来能有原创品种推广面积达到百万亩量级。
事实上,建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也正获得更高层级的支持。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和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
“我们正从夯实基地基础设施、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种子产业提档升级。”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说,2015年以来,省级每年安排 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主要用于种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种业创新试点示范、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提升科技水平、院士工作站及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晓星 饶丽英 肖开涯 文/图 图片均摄于建宁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