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探索打造一批专业特色园区,通过场景和创新“双轮驱动”,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行业”做强软件业
5月26日,在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正式揭牌,将在厦门软件园三期打造全市首个数字体育产业园。这也是厦门探索“数字+行业”专业园区新模式的率先实践。
一直以来,作为厦门市的千亿产业链之一,厦门软件信息产业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把长板做更长,厦门火炬高新区结合中国软件名园创建,聚焦“数字+行业”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属性的专业特色园区,通过场景和创新“双轮驱动”,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厦门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双向赋能
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
立足专业行业领域,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通软件企业和应用场景间的对接通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便是厦门软件园“数字+行业”专业园区探索的方向。
按照“一中心、多基地”模式,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通过引培一批规模以上数字体育企业,并积极联动行政区、同翔高新城等,为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相关项目赋能,打造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基地。
“园区配套的数字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将为数字体育企业提供开放应用场景、应用示范奖励、招商奖励、研发奖励、金融和人才奖励。”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天,作为首批入驻数字体育产业园的企业,福建跑跑体育产业有限公司现场签约。
跑跑体育过去是一家连锁卡丁车赛车场及迷你卡丁车运营商,近几年,以数字体育为切入口,向时尚运动类的场景运营转型。“我们已经研发了室内高尔夫、棒垒球、网球等数十款数字化运动项目。”跑跑体育CEO薛胡斌介绍。
在薛胡斌看来,此次入驻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将为企业下一步在数字体育的设备研发和生产,以及资本对接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撑。“依托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企业也将积极整合自身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资源,引导他们共同落地园区。”薛胡斌说。
除了数字体育产业园,目前,数字农业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园区的建设和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中。“数字+行业”的专业园区将按照“一楼一园”的模式,打造集政、产、学、研、用、金为一体的高能级、集成化产业综合体,并通过引入商业管理机构,统筹园区商业业态,提升商业配套水平,实现产城融合。
“所谓‘一楼一园’,就是在同一栋楼里聚集同一行业上下游企业,形成合力。”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一模式既能根据行政区的资源禀赋布局专业园区,减少同质化竞争,同时,也能以园区为载体,更好地实现软件企业和行业应用间的双向赋能。
借势破题
“数字+”加速产业升级
不久前,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与厦门轨道集团完成了精准对接,将共同推动智慧轨道产业园的建设。
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的数字化提供商。公司董事会秘书董炜告诉记者,看好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前景,企业正积极拓展智慧轨道业务的应用场景,而“数字+行业”专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平台。
不仅如此,企业自建的万安大厦定位为用“智慧”为建筑赋能、提升大厦品质,与厦门软件园“数字+行业”专业园区的“一楼一园”思路不谋而合。
“目前,大厦的招商入驻率已有八成,吸引了10余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包括医疗、通信、智能设备等。”董炜说,未来,企业也将与厦门火炬高新区携手共同招商,围绕智慧建筑领域强链补链。
“厦门有良好的软件信息产业基础,但我们在走访调研软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难点、堵点。其中,全市应用场景开放的系统性和主动性谋划不够,是企业反应的普遍问题。”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带来的“数字机遇”,另一方面是掌握先进技术的软件信息企业却缺乏应用场景。如何打通双方的合作通道?
厦门借势破题,联动行业主管部门与园区企业开展交流座谈,以“数字+”赋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属性的专业园区,既推动厦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也加速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就计划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一块农田,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该想法得到了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的认可,并积极推动落地。“示范基地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农业场景,既能作为企业的创新研发基地,也能成为智慧农业品牌展示的窗口。”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志坤说。
当前,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加快摸排园区软件企业的行业定位和业务拓展需求,加大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资力度,并整合厦门软件园新建研发楼、企业自建大楼等空间载体,加快推动数字体育、数字农业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并向医疗、市政、教育等应用场景丰富的行业推广。(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