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邵武市卫闽镇外石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依托古树林打造网红村
富屯溪畔的外石村古树林
穿林而过的休闲步道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6月5日上午,来自邻县顺昌的采风团成员章童生,望着眼前美景,有感而发。此美景位于邵武市卫闽镇外石村古树林保护片区。曾经的外石村无人问津,当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古树林为核心,整合周边各类资源,把外石村打造成网红村,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
厚植绿色家底
外石村建于北宋初,是座千年古村。为保护村中这片树林,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村民自发筹资在树林一侧古桥上修建“尚则亭”,寓意为崇尚自然法则。亭柱上镌刻了“尚天敬地道法自然,则他律己孝德同治”对联,所以古树林又名“尚则林”。
古树林面积118亩,树龄为300至600年,种类繁多,包括苦楝、枫杨、蕈树等,还有香樟、苦槠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树种。
为丰富古树林的结构特征,保证林中树木的世代更替,当地在保护现有树种的基础上,补种了楠木、野鸦椿、樱花、桂花、紫薇等乡土树种近2000棵,以及罗汉松、枫香、桃花、紫兰等观赏树种共1000棵。外石村下派第一书记郭辉说:“选择种这些树,不仅因为它们适合这里的生长环境,还能起到花化、彩化、绿化、香化的作用,能营造四季如春的氛围。”
邵武市有关部门请来林业专业人员对古树进行普查、建档,把古树林列为邵武市重点生态区位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外石村组织人员实施割灌除草、劈除杂竹、深翻修枝等管护措施,对古树林进行全面清理,改善树木生长环境。
目前,古树林已经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异龄林、高价值和健康稳定的天然林生态系统,成为省内相关高校专业学生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卫闽镇正为古树林申报“福建省首批最美古树林”,为打响古树林品牌注入新动能。
发展文旅惠民
“这里经过建设,真可谓入眼皆是美景,何必追求诗与远方,我们就选择来这里拍摄,不仅方便,而且更有家乡特色。”邵武市民张蓝旺和薛钰珍即将结婚,近日,他们带着摄影师和化妆师,来到古树林拍婚纱照。
卫闽镇把古树林的保护开发融入到邵武市打造全域旅游行动中来。今年初,该镇启动了旨在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树林的休闲摄影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投入500万元,在规划长1314米(意“一生一世”)的步道两侧,围绕相逢、相知、相爱、相伴等主题,配套修建打卡点。对原有的风雨亭、石凳、石桌等修旧如旧,增设若干仿古景点,完善富屯溪亲水平台等休闲设施,打造集花卉园艺、教育科普、民宿度假、休闲采摘养生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我们当前主要是通过打造古树林品牌带动乡村旅游,最终让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卫闽镇党委书记李建文介绍说。
在外闯荡多年的外石村村民程绍裕,得知村里要发展乡村游,果断地回到老家,凭着家传的手艺酿制销售蜂蜜酒,成了村里的一张旅游名片。“一听到游客是冲着我的蜂蜜酒来的,我心里真的比吃了蜜还甜。”程绍裕说。
外石村带着村民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林下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推出“蔬果果脯”“果酒”“蜂蜜酒”等产品;引导村民开发“薯粉加工”“土茶加工”“石头雕刻”“绢花制作”“插花技艺”等游玩体验项目……古树林内外呈现出“以景带业、一村多品、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气象。(通讯员 邓贤龙 兰泽宇 石献凯/文 陈孟杰/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