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泉州市惠安县入围。近年来,惠安县深入实施贯彻“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对照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要求,重点在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服务、现代物流体系、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海丝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
聚焦联运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01
公路建设全覆盖
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1053.779公里,通车公路路网密度达215.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实现境内所有乡镇15分钟内便捷上高速,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率、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等7个指标均达到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
成建制村100%通公交
02
铁路建设展新颜
惠安县通车高铁动车站点两处,分别为惠安动车站(客运),兴泉铁路黄塘站(货运)。其中兴泉铁路黄塘站为泉州中欧班列起点,2023年2月3日已开行首趟泉州中欧班列,开通走向国际市场的“直通车”。
中欧班列黄塘站
03
港口码头新突破
全县自北至南拥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等三大港湾,有条件优越的崇武港、斗尾港、辋川港,其中斗尾港水深港阔,可供30万吨巨轮自由出入,是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已建成投产青兰山码头、黄干岛码头以及外走马埭码头项目。
崇武镇
聚焦民生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01
强化顶层设计
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坚持每年设立4000万元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并实现“县枢纽、镇中转、覆盖工业区、村村通公交”的便捷公交网络体系。
城北公交枢纽站
02
强化暖心服务
全县累计开通公交线路47条,拥有绿色公交营运车辆330辆,在全省率先实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优惠政策,免费办理“爱心卡”“敬老卡”超10万张,年均服务乘客1231万人次,实现“城乡全覆盖、换乘零距离、出行更绿色、服务有温度”公交服务体系。
03
强化智能应用
构建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公交车的实时调度、监控运营;布局智能电子导向牌建设,为候车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升级线上支付系统,推行“泉城通”APP,同时支持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实现公交营运车辆移动支付功能。
公交科技赋能 智能信息化管理电子站牌
聚焦供应
构建现代货运服务一体化
01
高水平开放
依托兴泉铁路开通、中欧班列“泉州至莫斯科”运营,惠安县主动融入分享泉州列入国家物流枢纽效益,加速中国物流项目竣工运营,逐步做大黄塘片区枢纽,联同外走马埭石化港口共筑“大进大出”物流格局,走出了从泉州惠安到世界的“第一步”。
02
畅通微循环
通过出台《惠安县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全县共有17家快递物流服务公司、5个县级物流分拨中心、80个零担物流服务点、104个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279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加快供销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完成1个县级展示中心、2个镇级综合服务中心、4个村级服务网点的试点建设。
林口至聚龙道路
03
构建新生态
推进途啦网络货运平台建设,2021年平台正式运营,运用“互联网+物流”等技术构建车货需求智能匹配平台,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同时因地制宜、一企一策,2022年对途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拨付扶持奖励金622万元,全年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税收1565万元。
聚焦融合
打造交产旅示范一体化
01
建设旅游主干线
助力“山+海”文旅精品线,沿黄塘溪流域投资1.6亿元打造城西大道、聚龙大道山线旅游主干线;沿崇武山霞海岸线,投资4.5亿元,实施滨海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实施国道228线拓宽改造工程及沿线综合环境整治,完成拓宽改造工程可研编制及两侧裸房整治157宗。
福建立晖海运有限公司“立达发”船
02
打通对外联络线
实施国道G324线紫山官溪至黄塘后店段、沈海高速公路新增紫山互通及接线工程、宁漳通道福厦高速公路泉惠石化至涂寨段等3个对外交通项目,加强惠安县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同时,以兴泉铁路黄塘货运站、斗尾港为支点打造“公铁水”联运,构建多元化对外交通新格局。
国道228线滨海大道
03
构建产业服务线
今年,惠安县在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106亿元,先行启动建设国道228线辋川至泉港路段拓宽改造、青兰山油库至县道309线道路工程等,服务中化项目、青兰山油库、港丰物流等产业发展,提高县域主干路网整体服务产业发展水平。(惠安县政府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