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海岛渔村邂逅多彩文创
俯瞰北港村。 林君斌 摄
12月22日,记者来到依山傍海的平潭君山镇北港村。行走村子,映入眼帘的是青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石头厝,层层叠叠的梯田向海延伸,不经意间邂逅浪漫的“文艺范”。
北港村坐落在君山东麓,村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坐拥丰富的山、石、田、海等资源,尤其是241座石头厝沿山坡岸线而建,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群落。
乘风来,踏浪去。近年来,北港村写好石头文章,大力引入两岸创客团队,不断壮大民宿、文创等产业,蹚出一条“旅游+文化”的乡村振兴新路,收获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等金字招牌。
石头厝火“出圈”
清晨的北港村,海风拂面。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村道前行,一座名叫“石头会唱歌”的艺术聚落格外引人注目,石头屋内不时传出阵阵清脆的音乐声。
走进院内,只见七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正整齐摆放在木桌之上。游客拿起木槌轻轻敲打石头,竟流淌出《小星星》的动听旋律。“坐在二楼露台观赏海景,楼下还有‘会唱歌’的石头,真是太奇妙了,这就是我向往的诗意生活。”吃着海蛎煎、喝着特调饮品,从上海跟团来此旅游的徐女士感叹道。
过去,北港只是偏安一隅的小渔村。蜕变,始于一场石头活化试验。
时间回到2015年,“80后”台湾小伙林智远来到北港村旅游,对村里的石头建筑产生极大的兴趣。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村子附近的君山盛产火山岩,敲击后能产生“Do、Re、Mi”等音阶,当地人称之为“石锣石鼓”。
受到台湾民宿开发经验的启发,翌年,林智远带着一支两岸创客团队入驻北港村,租下8栋石头厝,将其改造成具备多功能的文创空间——“石头会唱歌”。他还从君山深处寻来数个“石锣石鼓”,组成一套打击乐器,成为揽客利器。
凭借会唱歌的石头,北港村很快就火“出圈”。此后,林智远与团队更是从当地人文资源中汲取灵感,衍生出石头形状的凤梨酥等特色文创伴手礼;打造集合两岸音乐人蓝眼泪音乐广场,每到旅游旺季,用音乐点亮滨海夜时光……流量加持之下,国内外游客纷纷来此选购精致的台湾文创,倾听大海与石头的故事,体验独具特色的渔家风情。
也是在2016年, 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旅游业迎来腾飞时刻。后来,北港村更被确定为文创村,将台湾文创与原生态渔村深度融合,打造集文艺创作、民宿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主题村。
此后几年间,北港村按照“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两岸融合+全员参与”的思路,整合周边闲置石头厝资源,加快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文化创意聚落区,逐步探索出以餐饮(吃)、特色民宿(住)、工艺品及便利店(购)、台湾文创展示及在地渔村文化(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得益于此,村内一栋栋废弃的石头老宅经过修葺改造,以精品民宿、文创空间等崭新姿态涅槃重生。目前,全村已拥有民宿112家,培育了“石头会唱歌”“九月美宿”等一批特色民宿品牌。
文创点亮乡村空间
放眼北港村,古朴的渔家风情与当代文艺生活相互交融,越来越多两岸青年加入石头厝改造的队伍中,他们秉持“修旧如旧”,将生活与艺术巧妙结合,为滨海渔村添上一抹时尚范。
“来来来,喝杯热茶。”途经“李哥手工作坊”,来自福州的艺术家李林热情招呼记者进屋。推开木门,满眼的“湛蓝”扑面而来。
帆布包、长袍、布偶……李林以蓝靛着色,把北港的蓝天、大海等都“装”进工艺品里,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纹理,让人爱不释手。
5年前,在外漂泊的李林在北港村找到了心仪的落脚地。他投资十多万元,将一栋面朝大海的石头厝改造为手工作坊,用“手造”赋能乡村振兴。每逢周末,他还开设植染DIY体验课堂,吸引了一拨拨慕名而来的游人。
对李林而言,文创产品不仅要具备美感,更需打造独特的文化符号。“你瞧,这个‘S’形白色色块像不像平潭的沙滩?”他拿起一条蓝白相间的丝巾,乐呵呵地说,“这里的风土人情就是最佳‘缪斯’,我希望能创造出专属于平潭的岛服品牌,给游客留下一份独家记忆。”
在北港村,像李林这样的手艺人不在少数。“古风草堂”“望乡人”“海莹·画舍”等两岸文创工坊先后落户,通过创意设计,让石头厝、蓝眼泪、风车等在地资源“活”了过来,成为村子的流量密码。
如今,一个汇聚了民宿、文创、餐饮等产业的“微商圈”正加速成形。
无独有偶,追着蓝眼泪和海风,台青杨秉皓也在北港开启了文创事业。漂流木拼接而成的装饰墙、废弃缝纫机拼成的桌子……在由他主理的“风中旅行”文创工坊里,随处可见个性鲜明、文化味浓厚的手工艺品。
2016年,源自台湾的“风中旅行”文创团队落地北港村,打造集民宿、咖啡、文创、表演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小伙伴们就地取材,将废弃材料改造成具有两岸文化元素的工艺品,广受游客欢迎和好评。”杨秉皓说,团队还组织举办文创庆典、文创飨宴等特色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创氛围。
文化活了,旅游旺了。如今的北港村,“生态游”“文化游”等业态风生水起,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追寻“诗和远方”。经营渔家乐、开办家庭旅馆、当起民宿管家……祖辈靠海吃饭的村民也纷纷吃上了旅游饭。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北港村共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0250万元。
北港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晓亮告诉记者,接下来,北港村计划打造更多文化景观,高标准建设文创商业街区,进一步激发乡村旅游活力。(记者 张哲昊 程枝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