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市同安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民生实事,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同心筑梦开新境 继往开来写华章
宜居宜业的同安新城 叶声传 摄
充分发挥同安区“大、乡、古、工”比较优势,聚力推进“四区一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一圈一轴双翼”城市发展格局……日前,在同安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同安区明确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并对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作出宏观展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同安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拼搏之年。展望2024年,同安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勇当“跨岛发展”的主引擎、主力军。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在新的一年里,同安区决定开展“经济发展提质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基层治理提效年”“干部队伍提气年”活动,以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同安贡献。
凝心聚力共促发展
推动经济量质双升
新年伊始,在国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里,4号发电电动机在施工人员的推动下缓慢转动,设备部的工作人员正在验收盘车情况,看到数据显示最终调整效果优于标准值时,他们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继2023年10月初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国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在顺利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后,于2024年1月4日正式投产发电,4号机组也在加紧安装中,顺利实现开门红。至此,这个厦门超级“充电宝”为福建“双碳”目标再注“新动能”。
“2号发电机组的圆满调试,让大家的干劲更加足了,也有更多精力进行最后一台机组的安装工作。”在电站地下厂房里,已经连续奋战几天的电站电气一次班员工吴少秋在忙完机组轴线调整及定中心后长舒一口气。连日来,电站电气一次班、二次班、水机班的同事们连着上班,在元旦当天都在忙着进行4号机组发电机上机架吊装、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作为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国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同安区汀溪镇,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400兆瓦,共安装四台350兆瓦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机组,额定水头545米,设计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8.67亿千瓦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
“经历了机组振动、摆度、瓦温等56个项目的调试和7项涉网试验,我们积极主动沟通并得到省网调度的大力支持,2号发电机组终于满足并网运行要求。”国网新源厦门公司设备部、运行部副主任付东成说,下一步将继续在3号发电机组调试和4号发电机组安装调试上抢工期、赶进度、忙生产、保安全,为实现上半年电站4台机组全部顺利投产而努力。
国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建筑工地上,建设者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只是同安区聚焦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攻坚提速、精准招大引强、片区开发建设等重点,以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发展支撑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同安区属地省市重点项目99个,总投资23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5.5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04.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6.66%。
“同安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结硕果’,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同安区主要领导表示。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建设、“摊规点”规范化管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非接触式执法、文明养犬示范……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
近几日,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的宝龙广场年味渐浓,几处临时的“摊规点”已经搭建完成,从服帽鞋袜、奶茶小吃到本地特产应有尽有,供市民游客挑选。
除此之外,随着农历新年脚步的临近,同安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还计划在部分路段或商业综合体等地,规划设置春节临时“摊规点”。目前,已经开始摸排经营者年货销售需求。临时“摊规点”设置时间计划从1月25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在营造春节气氛的同时,也规范了年货市场经营秩序。
“统一摊位后,流动摊贩变有序经营,更加方便管理。同时也能督促经营者在经营期间保持‘摊规点’整洁,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经营。”同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大同中队工作人员李晓春说。
优化城市综合管理考评体系,升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推进市容环境、违法建设治理,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强化建筑废土全链条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偷倒、乱倒渣土违法行为……近年来,同安区围绕健全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突出常态长效、权责明确、协同高效,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方面,开展队伍作风大整顿,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素质和形象;另一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新的一年,让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有一个质的飞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城市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整洁、更有温度,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安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健表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走进同安区新美街道梧侣社区,映入网格员熊梦园眼帘的是一派热闹而又闲适的景象,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器材区锻炼聊天,商家们在店铺内忙碌。而这一片和谐的景象,正是同安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警网融合”模式的真实写照。
1月5日,熊梦园在梧侣社区入户访查时发现,唐女士居住在大社里927号其中一户房屋,唐女士之前已在其他地址办理居住证,但未能在现住址查询到其居住信息。熊梦园立即对其居住信息进行登记,并协助唐女士续签居住证。经此,唐女士居住有效时间从2021年3月4日起算,并且省去了前往辖区派出所登记信息、提交材料的数个步骤,可以随时持原居住证去窗口或在e政务自助机擦写更换居住地址。
依托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同安区不断推进“警网融合”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通过优化办公场所设置,充实网格力量,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考评,形成“警—辅—网”三级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警务网格专业性强和社区网格覆盖面广的优势,切实做好“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动态管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等工作,不断净化辖区治安环境。
“同安区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改进方式方法,推动‘警网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构建多元合一、精细服务的网格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同安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余新春介绍。
据了解,同安区将以基层组织战斗力提升为重点,生态同安、平安同安、美丽同安为基本要求,法治化建设为保障,持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完善城乡社区管理考核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同时,践行“五共”理念,深入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和谐社区,全面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 邱赵胤 通讯员 郑素描 杨心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