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怀揣为民初心,福州30多年来持续推进水系治理,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今年“水上福道”将再延长
鸟瞰西湖。
福舟悠游流花溪。
接续治理映初心,福水长绕润榕城。
碧波荡漾的闽江、古色古香的西湖、福舟悠游的流花溪……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3820”战略工程启示》第三集——《以人民为中心》,福州水系综合治理是本期报道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优美的水韵榕城亮相《新闻联播》,令福州人倍感自豪与幸福。
以“3820”战略工程擘画的美好蓝图为指引,30多年来,怀揣为民初心,福州遵循“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治河方略,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久久为功,打造出一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福地。“创新实施城区水系治理工程”,成为去年福州荣膺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的重要关键词。
昨晚节目播出后,我市相关部门和企业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水系全域治理,做大兴水文章,打造更多内河游线,延长“水上福道”,再谱生态文明新篇。
人民至上 黑臭治理获评“全国示范”
福州城区水系发达。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福州内河水系也曾饱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困扰,臭气熏天,市民反映强烈。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内河治污,就是当时大家反映最强烈的。
“那个时候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抓经济,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没有思路,但是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昨晚央视的报道中,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回忆道。
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内河治理,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16字治河方略。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治水方略,大力推进内河治污。流花溪的蝶变,便是生动缩影。
位于仓山区的流花溪全长约4.4公里,未改造前,垃圾阻塞河道、水体黑臭,随着2016年底新一轮水系综合治理的启动,一系列黑臭水体治理举措在流花溪“落地”:63.8万立方米垃圾和废弃物全面清理;7公里截污管“住”进约4.4公里河道沿线……昔日“墨汁河”在这场生态治理中成为一条再现飞花流水美景的“景观河”,为沿线13.3万居民提供了一片宜居的城市住区。
可喜的是,从2016年底到2017年底,包括流花溪在内,城区44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2018年福州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久久为功 碧波长绕福水润城
“对内河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1995年市财政仅有10亿出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昨晚的《新闻联播》报道中,福州市园林中心二级巡视员杨晓这样说道。
围绕习近平同志关心的福州内河治理,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3820”战略工程指引,持续推进这项工作。2016年底,福州举全市之力,对城区水系展开新一轮综合治理攻坚。西湖公园的碧波见证了这场攻坚的力度。
地处市中心的西湖,是福州园林的一颗明珠。为了让这座“城市会客厅”的水体更加清亮,在对西湖主体展开清淤,清理了6万多立方米淤泥的同时,从源头阻断污染源,将西湖上游的梅峰河、屏西河、铜盘河和西湖下游的白马河一并纳入治理,实施周边小区污染源整治、上游河道拦油网设置、周边污水管清疏排查等举措。经过综合治理,西湖水体更加清亮,古典园林焕发新彩。
西湖水质的提升,是我市“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治水理念的生动写照。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内河沿线先后建成滨河林荫绿道680公里,建设串珠公园379个,新建和提升滨河公园绿地5000多亩。如今,福州121条内河建成开放,总长度超过250公里,一条条城区内河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河、幸福河。
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去年10月,福州荣膺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为其中关键词,水系治理“福州经验”闪耀国际舞台。
绿色发展 水韵榕城添新彩
以人民为中心,“3820”战略工程,带给福州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的福州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目前我市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在水系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去年初以来,我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推进全域治水,举措频频。去年春节长假刚过,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上月底,《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河长制和湖长制”有关内容写入法规,明确每年3月14日为我市“河长日”。条例还规定,设立“林则徐治水奖”,对在全域治水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全域治水工作持续擦亮水韵榕城的生态底色,也为我市做大兴水文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自2022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区内河文旅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打造形成西湖—白马河—东西河、晋安河—光明港游线、南公园—瀛洲河等游线,游线里程达54公里;去年吸引游客超过26万人次,相比前一年增加约34%。这些被福州市民亲切称为“水上福道”的游线,如今已成为各地游客解锁福州“生态福”的时尚方式之一。
“看到今晚《新闻联播》‘3820’战略工程启示报道里出现内河游船的画面,作为一名内河文旅工作人员,我感到十分自豪。我将更加用心地投入工作,为游客奉献更好的内河文旅品质。”内河游运营单位福州水务文旅公司工作人员李赟说道。
记者22日从该公司获悉,今年,将继续在台屿河、光明港一支河、新西河等7条河道策划开通内河游线,预计新增通航里程13公里。同时,将设计打造更多龙舟新船型,在目前260多艘游船的基础上,新投放各类游船30艘以上。(记者 李锦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