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漳州东山澳雅头:悠悠古码头 故事道不完
2024-07-05 12:07:15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漳州东山澳雅头:悠悠古码头 故事道不完

澳雅头航拍图 郑艺武 摄

漳州东山澳雅头:悠悠古码头 故事道不完

游客坐游艇出海。 (资料图片)

漳州东山澳雅头:悠悠古码头 故事道不完

九仙山上的碑刻 李妙珠 摄

漳州东山澳雅头:悠悠古码头 故事道不完

码头新设的游艇泊位 (资料图片)

  盛夏时节,随着游客的阵阵欢呼声,一艘艘龙骨帆船从东山湾澳雅头启航,乘风破浪,大家尽情享受着东山滨海美景。

  素有“鹅颈藏舟”美誉的东山澳雅头,是古代铜山港码头所在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景泰三年(1452年),这里凭借天然地理优势成为军港,随着晚明海上贸易的兴起,又逐渐衍变成为闽粤与台澎商舶渔船往来驻靠要港,数百年来桅樯林立、商贾云集。

  如今,乘着东山岛“全域旅游”的东风,古老的澳雅头变身游艇码头,成为游客玩海打卡的好去处。

  鹅颈藏舟 水寨驻地

  澳雅头位于东山港(旧称“铜山港”)内,原有一巨石向海延伸,后人在巨石上修筑石堤环抱于湾外,潮涨时水高可达九尺至十三尺,内可藏舟百艘,是一避风良港,被誉为“鹅颈藏舟”。其开发利用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福建,修筑一批卫所,在东山兴建铜山守御千户所,以御倭寇。明景泰三年(1452年),铜山水寨从漳浦井尾澳迁移到东山西门澳,水寨官署建在九仙山北麓。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福建进行海防军事改革,铜山水寨设钦依把总一名,配备官兵1140人,福船、哨船、冬船、快马船46艘,统辖北自金石以接浯屿、南自梅岭以达广东的广阔海域。铜山水寨与福宁烽火岛、福州小埕、兴化南日山、泉州浯屿在当时并称为福建五大水寨。

  “澳雅头是西门澳的一部分,作为水师海上巡哨船只停泊港口。”东山县政协文史员许培斌介绍,铜山水寨初期实行“春秋汛守”,汛期,水师将士分哨四出巡逻,前哨镇海、左哨陆鳌、右哨沙洲、后哨鲎壳澳,各防险要。其余时间,水师船只停泊在港湾内,轮流派出哨船,巡弋警戒。覃桓、吴文、童乾震、黄斌卿、张万纪等将领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以水寨为据点,英勇擒寇杀贼,血洒海疆。

  在九仙山西南面的巨石上,有一方高2.3米、宽3.5米的石刻《横海歌》,“水犀列营若碁布,楼船百丈拥熊罴……扬帆直欲捣扶桑,万古一朝悉奇事……舟师自古无此盛,军锋所向真无前……”此碑刻乃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福建南路参将施德政在铜山水寨大宴击倭将士凯旋所作。

  许培斌说,澳雅头地理位置优越,可避风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兴化府平海澳两次出兵征台,因海况不佳等原因未果,翌年率水师南返铜山。清《铜山志》有载:“太平澳,在城西鹅颈石内,此澳可避风涛。国朝康熙间,靖海侯施琅大将军所驾百余号官船遭风飘至铜山,泊于此澳皆得平安。”就此,澳雅头也被称为太平澳。

  登顶九仙山,俯瞰东山港,碧海如境,渔舟点点,澳雅头一览无遗。数百年前的热血场景仿佛随风而至:海面上兵舰列阵,战旗猎猎,金鼓震天,施琅率水师在“龙吟宫”(今天后宫)前摆坛誓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西南风信起,施琅率水师2万余人、战舰200多艘从铜山开驾征台。

  潮起潮落,英雄早已湮灭在烟波里。九仙山上留下的一处处摩崖石刻和碑记向世人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烽火岁月。

  海商崛起 扬帆丝路

  东山岛地处我省东南端,自古以来就是船只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澳雅头作为铜山港主要停靠码头,不仅是水寨驻地,也是闽粤与台澎商舶渔船往来驻靠要港与货物集散地。

  澳雅头旁坐落着一座建于康熙年间的古寺明德宫,寺内收存有立于澳雅头的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本府曹爷陛任水利道恩禁碑》,刻有:“近则就内海以采捕,远则往广潮以买籴,百余载安生无异。”“这是本港现存最早记载海商的碑刻。通碑记载漳州知府曹荃到铜山港革弊除害,惩治澳霸衙蠹之德政,证实当时漳州府重视铜山港营商秩序的整治,是本港海上贸易历史的见证。”专注于铜山海上贸易及铜山海商文化研究的东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哲民分析道。

  东山自古盐业发达,从明朝开始,食盐外销是东山重要的贸易手段之一,商家船队将食盐运往天津等地,并运回各种百货,极大地促进了东山与外界贸易往来。

  清朝一统台湾以后,海晏河清,澳雅头的军事地位逐渐下降,其商业贸易作用逐渐凸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撤销海禁,许多国内外商船停泊于此,进行贸易活动。据考证,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之间,闽海关在铜山设税口,征收船税,后又设“铜山常关”,再划归厦门海关,改称“厦门海关东山分关”“东山海关分卡”。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航运受到排挤,厦门港受到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内货运商机转移到商业网络成熟的铜山港,铜山人从澳雅头出发,走向世界。

  “先祖高正扬(1820年至1898年),先是创办成发店做瓷器、建材等营生,赚钱后陆续购置了‘华诚号’‘华德号’‘华芳号’商船往返于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进行运输贸易。”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高建顺表示,道光年间至清朝末年,铜山先后涌现了孙有全、高正扬、黄献珍等海商大户,他们倾巨资打造“北船”,运载盐、鱼等土特产品销往国内外,又采购运回白糖、水果、苎麻、桐油等货物,再转售给云集于铜山的各地商人。当时有名的货船有“利东号”“有福号”“建成号”“开荣号”“清河号”“文周号”“金东发号”“金顺美号”等百余艘。

  据考证,道光年间,铜山港贸易体系及商业网络已相当完善,开辟的国内外贸易航线为历史最广。除厦门、泉州、宁波、上海、汕头、香港、海南、台湾等国内港口外,还远航至实叻(新加坡)、暹罗(泰国)、小吕宋(菲律宾)、噶喇吧(印尼)、安南(越南)等地。

  海运的兴盛,带动了铜山商业、手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特色商业街区的繁荣。如打铁街作为商船的补给街,汇集了渔具渔需、苎麻绳索、金属制品加工、酒肆饮食等20余种行业,还有为港口船只服务的海关、盐警、报关行、渔会等,被誉为上海“南京路”;布店街,专营“北船”运来的各种布匹、绸缎等棉丝织品;打银街是加工和经营金银珠宝的一条街,这里的金银珠宝外销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在澳雅头周边,商业行铺布局有序,日日为市,昼夜经营,一派繁忙。

  高建顺说,民国时期,东山航运业持续繁荣,澳雅头出现了汽船。铜山海商见外地商人开来汽(电)船,便与时俱进,采用合股建造或租赁汽(电)船代替木帆船运输。如向台湾商人租用晴荣丸轮、中兴丸轮以运载客货;福成行、福满行、中兴行等购置“胜发号”“两福号”等客货电汽轮。

  发家致富的铜山海商热心家乡公益,捐资修建铜山外城抵御海盗、重修南溟书院等,事迹至今在东山仍广为传颂。

  “澳雅头是漳南地区重要的吞吐口岸之一,见证了铜山海上贸易由萌芽走向规模发展并达到鼎盛的全过程。”张哲民说。

  改造提升 重现风采

  烟波流转,500多年历史的澳雅头早已不见昔日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却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迎来了八方游客,依旧热闹。

  “走,我们到海上看东山!”近日,游客林艺琴与朋友前来东山岛玩海。迎着徐徐海风,满载着游客的游艇驶离澳雅头码头,船长一边掌舵,一边向游客介绍沿途的旅游景点。

  几十分钟的环岛旅程中,游客吹着海风,陆续观赏了铜山古城、朝圣楼、对面屿等景点,感受海阔天空、岛礁林立的独特景观。“坐在帆船里,慢悠悠地从海上看东山,风光非常棒,感觉特别惬意。”林艺琴说。

  近年来,随着周边港兴码头、大澳国家一级渔港、对台码头、对面屿避风港等的兴建投用,澳雅头商船日减,主要作为渔民船舶停靠、渔获交易之地及东门屿、周边养殖区的对渡点之一。久经风霜的澳雅头,也因湾内泥沙不断淤积,根本停不了大船。

  2020年5月,东山县启动澳雅头码头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进行清淤,建设浮桥、钢管桩等设施。同时,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广告牌清理、海漂垃圾清理、交通整治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作,全域提升码头环境。2023年10月,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码头陆上面积700多平方米,综合海上使用面积1.4054公顷,共建成32个交通艇泊位,并在外港池布置交通艇泊位3个。

  “当时打捞、清理淤泥杂物近4万立方米。目前港湾吃水深度6米,低潮时约4米,可停靠8米至24米等不同大小的船只。”福建东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二部主管林立超说。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东山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滨海旅游不断融入新业态,让游客从海湾游玩向海上运动延伸,这也给澳雅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助力东山登岛串岛游,东山城投经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东山屿山海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负责澳雅头的开发运营,发展海上休闲旅游、水上运动等。

  如今,走进澳雅头,岸上搭建起了新式膜结构休闲棚,配备游客服务中心、休息座椅以及奶茶咖啡店、海鲜大排档等;港内停靠着游艇、游钓艇、帆船、摩托艇等。

  “我们想打造一个集休闲旅游、赛事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艇码头。”屿山海总经理陈坡琳介绍,澳雅头临近东山风动石景区、南门湾等热点景区,周边东门屿、马鞍屿、大坪屿、虎屿岛等离岛岛屿星罗棋布,各显滨海风韵,适合发展海上观光、水上运动。

  从水寨驻地到通商码头再到如今的游艇码头,数百年来,澳雅头这个古老的码头凭借着“鹅颈藏舟”的独特地理优势,在海洋文明的熏陶下,不断演绎着自身的传奇故事。(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欧东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