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平市延平区持续推进蔬菜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山城好菜如何叫响?
11月8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告(第8001号)显示,南平市延平区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符合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规范要求,成功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录。
蔬菜产业是延平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当前,延平大力依托生态区位优势,持续推进蔬菜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省唯一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县(市、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家蔬菜产业化种植企业,74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百余家蔬菜种植家庭农场。2023年,延平蔬菜种植面积约14万亩,产量21.6万吨。
延平绿色生态蔬菜种植产业有何过人之处?近日,记者走进延平,探寻山城生态种菜致富经。
生态种植增效益
在延平区王台镇恒丰农业基地的田地周围,随处可见灭蚊灯、诱虫板等防虫害设施。
“即便只是在固定范围使用化肥,也会影响到相邻地块的土壤情况。现在,周边农户开始减少化肥的使用,增施有机肥。”基地负责人梁伟烈说。
这是延平推动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延平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站站长叶斌告诉记者,目前,延平区农业种植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0%以上,拥有无公害蔬菜认证数140个,绿色食品蔬菜认证数49个,获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基地面积达2.14万亩。
此外,延平还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出“种养结合”生态种植模式。
“公司与南山生态园、鸿瑞生态农业产业园和禾原牧业等牧场展开合作,实行‘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牛粪污‘变废为宝’。”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文锦表示。
其中,享通与南山生态园在南山镇村尾村共同打造了面积1000亩、有5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沼气池以及先进牛粪固液分离、粪污收集池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可以对奶牛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固体有机肥和沼液作为肥料浇灌果蔬,发展“牛—沼—蔬”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
“该模式破解奶牛养殖粪污处理难题,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果蔬的产量和品质;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均可节水30%、节肥20%以上。”延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该模式带动下,南山生态园种植基地每年可增加蔬菜生产量达2000吨。
科技赋能铸标准
塔前镇虎山村是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沙壤土疏松肥沃,非常适合萝卜生长。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助推虎山萝卜“出圈”的,还有各级科技特派员的指导。
“虎山萝卜清脆爽口、品质上乘,售价可达普通萝卜的两倍。”南平市延平区虎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刘善叶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科特派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引进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并掌握现代化种植技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升了萝卜品质,促进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延平共成立10组科技特派员服务组团,累计选派38名果蔬专业科技特派员,为农民提供专业种植指导培训,促进种植蔬菜品质提升。
“我们还积极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区域特色品种保存和繁育基地,培育田间蔬菜新品种。”叶斌说。
前不久,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成立福建延平蔬菜科技小院,从事蔬菜新品种培育研发和病虫害防控工作;同时,与省农科院成立闽北高山土特产产业研究院,挖掘和推广更多本地特色蔬菜品种。
“为保证出售蔬菜的质量安全,我们严格落实‘一品一码’可追溯监管。”叶斌介绍,延平推行蔬菜品种、购药用药、技术标准、质量检测、品牌标识、包装销售“六统一”办法,统一标准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此外还投入2.1亿元,打造5个蔬菜产业园示范项目,建立产业联盟和产品质量检测平台。目前,全区已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行为规范(GAP)认证。
品牌打造拓渠道
种好菜,更要卖好菜。如何打开延平蔬菜的销路?创建品牌是第一步。
近年来,针对蔬菜产业,延平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注册“延平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培育“高山蔬菜”“富硒蔬菜”特色品牌。
“2021年,我们在福州成立了福州圣丰到家供应链有限公司,并积极开拓社区团购、农产品客制化和连锁餐饮酒店直供等业务,覆盖了福州地区约800家连锁餐饮店。”圣丰生态农业董事长胡宗远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公司生产的蔬菜还进入全省各地的永辉超市并设立专柜,同时还能够通过永辉App线上销售。
作为蔬菜产业省级龙头企业,享通的蔬菜产品销售网点遍布福州、泉州、厦门等省内重点城市,并入驻沃尔玛、永辉、新华都等各大商超。
“我们公司旗下的‘武夷一方田’品牌专门负责线上农产品的宅配。目前,‘武夷一方田’已经在福州市区拥有11家配送站,能将深山种植的无污染绿色蔬菜直接配送入户。”陈文锦说。
延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当地计划与福州闽侯县展开农业产业领域山海协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依托,共同带动延平蔬菜的种植销售。(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陈茂军 李韧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