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产业优”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聚“链”成势 发展向“质”图强
工人在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着
冬日闽东,奋斗勇争先,奋进志更足。全市上下拉满弓、绷紧弦,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厚植产业发展优势,奋力冲刺第四季度:
看发展,福安上榜2024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霞浦、周宁、福鼎上榜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蕉城上榜城市发展“十优”区;
看工业,今年1月至10月,全市54个新增长点项目增加值增长38.9%,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看“龙头”,上汽宁德基地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宁德时代UL9540A认可目击实验室授牌;
看项目,福安汽车科技创新园、寿宁县年产40万吨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项目开工,柘荣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基地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二期)完工……
产业活力涌现,汇成推动宁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望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十年来,宁德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产业优”目标,始终保持能量满格、活力澎湃,全域推进产业发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昔日闽东,发展底子薄弱、内生动力不足,被称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不甘落后的宁德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念好“山海经”、抱来“金娃娃”,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子。
赤鉴湖畔,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舞动“龙头”,集聚80余家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使宁德成为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的城市之一,荣获“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称号。
湾坞半岛,走出全省首家产值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青拓集团,通过构建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不锈钢制品”的不锈钢全产业链,不锈钢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全球的10%,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三屿园区,上汽宁德基地自2019年投产以来,持续推进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整车出口型基地,目前已配套汽车内外饰、电池包、座椅、底盘、冲压件、空调系统等上下游企业40多家,整车产品热销海外市场。
疏港路旁,中铜东南铜业的铜材料冶炼工艺全球领先,特别是随着福浦铜铝精深加工、嘉元铜箔、声荣铜渣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基本形成集铜冶炼、铜精深加工、铜再生循环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条。
四大主导的关联度高、协同性强,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度梳理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按照“招商政策全市域统筹、产业布局全市域统筹”的思路,推进主导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在山区沿海地区均衡分布、就近配套。201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为579.25亿元;2023年,这项数据增长到1942.99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厥功至伟。
围绕主导产业新领域、新业态、新场景,我市还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船舶产业、按摩器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布局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康养“三大产品”。
电动矿卡“新赛道”加速布局,青拓电动矿卡成功下线,产销两旺;电动船舶基本形成涵盖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运营配套、场景应用的产业链体系,培育建设省级电动船舶试点示范项目30多个;按摩器产业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全家福安”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累计入驻按摩器产业关联企业超200家……
不仅如此,随着宁德核电5号、6号机组和霞浦核电、安发科研创新总部等项目的建设,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两大未来产业也在宁德迎来新的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制造业“当家”,更离不开民营经济持续发力。
十年来,全市一盘棋谋发展、一条心抓产业、一股劲拼项目,以一流水平打造一流环境、保障一流项目、服务一流企业,助力民营企业成为“参天大树”,成为宁德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已成为宁德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贡献了七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以上的税收、九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九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当前,宁德经济质效持续向好,产业生态协同融合,齐心奋斗氛围浓厚,全市上下将以“改”开路、以“创”争先、以“新”制胜,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宁德建设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有利机遇,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记者 龚键荣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