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莆田涵江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03-14 10:35:30来源:湄洲日报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春潮涌动沃野间——涵江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莆田涵江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涵江春耕备耕忙。

莆田涵江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萩芦镇引进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通过林下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降本增效,高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稳产增收,高水平农业合作打造优质新品……涵江区着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春意盎然。

  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初春时节,涵江区万象“耕”新,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律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完善基础设施 “粮田”变“良田”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关键保障,农田必须是良田。已蜕变的白塘镇高标准农田沟渠相通、道路相连,集中连片的农田打破了村与村之间的界限,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正高效助力春耕生产。

  涵江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负责人介绍,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涵江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一个突破口,可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的防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镇前村种植大户陈文栋感触颇深。他说:“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旱能灌、涝能排,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产量也随之提高。”

  为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现状,白塘镇积极对镇江村、镇前村、显应村、南埕村、洋尾村等5个村的2000亩农田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施道路修建改造、排灌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推动“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

  眼下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庄边镇干群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管护清淤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灌溉条件,已清理沟渠2公里,覆盖农田105亩,惠及4个村;三江口镇拓宽硬化机耕路,有效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白沙镇共投资480万元,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建了2座引水坝、1座蓄水坑塘、21条灌排渠,改建田间道路1437米,让种地变轻松……

  涵江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兴修灌溉水利设施、发展现代智慧农业等,鼓励整村、整镇、整片区、整流域推进,建成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五化”农田。目前,全区共投入4973.33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7303亩,今年计划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确保粮食在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提升服务质效 稳粮有底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省委一号文件强调,到2030年全省新增粮食产能20万吨。这一目标传递出明确信号,就是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涵江区开春即发力,为保障全面完成2025年粮油生产任务,逐级细化分解下达了全年粮食面积5.7万亩,产量2.4万吨,大豆0.39万亩、油料1.24万亩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区春收蔬菜收获面积预计1.8万亩,产量3.72万吨,预计早稻播种1.4万公斤。

  “保障粮食安全,亟须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而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难就难在育秧这一环节。”三江口镇东盛现代农业基地主理人卢玉华告诉记者,传统式育秧受天气影响大,机械化育秧既提升了秧苗品质,优质育秧服务省时省力又节本,以订单方式按照需求进行定制化育秧。

  记者在东盛现代农业基地看到,快速运转的育秧播种流水线上,分盘、铺土、播种、覆土、叠盘等全过程实现机械化。育秧从田间搬进了工厂,采用“叠盘暗化”技术催芽,通过控温控湿,更智能更精准解决出苗难题,可提前出苗2—4天,提高成秧率15%—20%,“靠天吃饭”已向“靠科技吃饭”转变。

  秧苗有了保障,就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在涵江,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正在提档升级,试点探索、示范引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社会化服务,培育出一批服务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节本增收效益明显的“田保姆”,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能,带动小农户实现“轻装上阵、稳产增收”。

  在赤港农场,林全明经营的华力农机合作社给出全托管、半托管和“时令”托管等多种“菜单”任农户“点菜”,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春耕“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受到农户们的欢迎,订单量稳定在1500亩左右。他说,以往完成全部订单至少需要招用60多名工人,耗时20天以上,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后,只需2台插秧机、4名工人在半个月内完成,节本增效。

  土地有“保姆”,轻松种田有“钱景”,稳粮有底气。涵江区建设14个百亩粮食高产优质示范片,实行处级领导挂钩督导,加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配套,实现品种优良化、管理精细化、种植规模化等,以点带面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好“丰”景。

  科技赋能协作 品种又上新

  新兴农作物通常具有高产量、高营养价值、抗病性强等优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更具竞争力。日前,萩芦镇林美村“海市山野”基地20多亩红松茸上市。基地负责人谢剑平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指导下,作为全市首家成功在枇杷树下仿野生种植珍稀菌种“中科1号红松茸”的基地,丰富了林下经济模式,还盘活了近百亩枇杷果园,实现一地两品双丰收,年亩产高达1750公斤。近日,依托该基地的涵江红松茸科技小院上榜第七批福建省科技小院名单。

  庄边镇岐山村伊亩秋闽台合作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基地里,台湾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村民种植新品种台湾紫玉淮山。该基地一期百亩的土地上,还将精心种植赏食百合、申密西瓜968、藏红花等,预计紫玉淮山年产量可达12万公斤,赏食百合年产量约3万公斤,其他花卉果蔬年产量约3.5公斤,总产值约800万元。

  今年以来,庄边镇抢抓闽台农业合作机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流转土地100余亩,持续深化“水稻+N”种植模式,引进台湾农业先进技术,让这片土地焕发“科技范”。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50个,为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径。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3月8日,大洋乡瑶山村村办企业莆田市优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德州薯之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榴莲蜜薯种植合作协议,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全乡产业多元化发展,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提升区域农业效益。

  白塘镇双福村与台湾大雪山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将在中草药种植、中医理疗、中医药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中医药+文旅”模式,为两岸文化交流、产业联营等方面提供特色载体,并推动涵江康养旅游能级提升、赋能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从新品种的推广到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涵江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一幅幅科技与现代农业交融的“春耕图”。(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黄震 林寒钦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