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漳州7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
2025-04-21 09:54:28来源:闽南日报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我市7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 探访绿色工厂的“绿色密码”

漳州市7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  探访绿色工厂的“绿色密码”_fororder_c83cbdc1-e4a1-4d3c-90f5-04bf0bf98222

新峰科技厂房上,太阳能光伏板连绵成片。 记者 蔡楠楠 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于工业企业,如何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近期,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漳州7家企业入选,分别为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漳州众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胜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润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建霖实业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漳州绿色工厂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记者采访发现,通过打造绿色环境、升级绿色产线、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等,制造业越来越“绿”意盎然。

  “废水”回收

  一年可节省用水约18000吨

  国家级绿色工厂是由工信部自2017年起组织评选的全国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该评价采用五维标准体系,包括用地集约化(如优化厂房空间布局)、原料无害化(如使用可再生材料)、生产洁净化(如污染物排放控制)、废物资源化(如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能源低碳化(如光伏发电系统应用)。

  从高处俯瞰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厂房屋顶、部分墙面以及路灯,随处可见太阳能光伏板的“身影”。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太阳能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约300万度,为企业实现了约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

  在废物资源化方面,新峰科技发掘了独有的“绿色密码”。企业深耕精密机械加工领域,是业内规模较大、技术工艺先进的精密光学结构件生产商之一。在精密光学结构件生产过程中有一道自来水提纯的工序,产出1:1的纯水与“废水”,其中纯水将用于生产加工。

  “‘废水’只是不能用于生产和饮用,但仍可用于生活其他方面。”新峰科技人事部经理蔡晓青表示,公司于2021年投资超1000万元对厂区进行绿色化改造,除了增加光伏设备外,还设计了“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将“废水”用于厂区绿化和员工日常生活,一年可节省用水约18000吨。

  得益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举措,新峰科技于日前入选工信部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绿色工厂规范化、长效化培育机制,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指导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发展“含绿量”

  转化为经济增长“含金量”

  2022年,漳州众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全市率先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近期,再次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环境健康,不仅是众环科技的“绿色密码”,还是企业的使命与愿景。

  记者在漳州众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众环科技厂区种植了大量本土绿色植被,绝大多数厂房采用钢结构,并利用窗户自然采光,公共场所照明采取分区、分级与定时自动调光控制。“公司在每年财务预算中增加了节能环保改造项目,且以年均7.5%的比例递增。”众环科技副总经理吴国民表示,公司主营植物培育器、空气净化器等环境健康类电器产品,理应在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做示范与标杆。

  众环科技在能源低碳化方面采取了多元举措,碳足迹评价是其中的关键,实施以来产品单品综合能耗下降41.24%,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9.94%。在碳足迹评价体系中,企业依托能源管理中心,对各生产环节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当某工序的碳排放超出临界数值时中心将发出预警。“根据预警,我们会及时提出改善方案,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吴国民说。

  值得一提的是,众环科技将供应链中的各相关企业也纳入了碳足迹评价体系中,实施“A(标杆)-B(优质)-C(普通)-D(淘汰)”供应商绿色分级管理,通过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对供应商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工厂实施绿色制造。因此,该企业于2022年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

  随着能耗的降低和产值的提高,供应商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态度更加积极,推动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实现了有效提升,众环科技的接单周期由60天缩短至约30天,发展“含绿量”转化为经济增长“含金量”。(记者 蔡楠楠 通讯员 林贻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