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片绿叶富一方
航拍彭溪村茶王谷茶旅融合景区。李润南 摄
彭溪村茶王谷活动现场 李润南 摄
茶农在茶山上采摘白芽奇兰。 萧镇平 摄
芳菲四月,茶香氤氲。
4月21日,“茶话奇兰 茶引未来”——2025年白芽奇兰茶开采仪式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茶王谷举行。
漳州是福建乌龙茶的主产区之一,全市主推“六泡茶”,其中平和的白芽奇兰是唯一的原生茶。作为白芽奇兰原产区的崎岭乡茶叶种植面积达2.82万亩,年产茶叶7050吨,毛茶产值4.23亿元。
近年来,当地突出茶叶特色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白芽奇兰茶特色品牌。在这片土地上,一片片青翠的茶叶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古树新芽 香飘四海
雨润千山翠,茶香万里春。
清晨的崎岭乡笼罩在薄雾中,盘山公路如丝带般蜿蜒而上。放眼望去,梯田状的茶园层层叠叠,新抽的茶芽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着银光,整片山坡宛如铺展的绿锦。
茶农曾金源是白芽奇兰的原产地彭溪村人,祖祖辈辈以制茶为业,如今种植面积已达上百亩,年产值数百万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崎岭乡,像这样的茶农还有很多。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张国雄介绍,平和多山,有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有风光险峻的灵通山。平和多水,漳州市6条主要河流中有5条发源于此。好山好水出好茶,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就有“茶出大峰山者良”的记载,清代时已出口南洋等地。
平和县茶叶品种繁多,但主要以奇兰茶为主,已有数百年历史。那么为何又延伸出“白芽奇兰”呢?
“白芽奇兰是从当地奇兰茶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因其嫩梢黄绿,芽头白毫明显,成叶深绿,叶形似竹叶奇兰,制成茶后带有独特兰花香气,故得名‘白芽奇兰’。”平和县茶叶站站长叶贤明说。
1981年秋,彭溪村老茶农何锦能在彭溪坑岸边的茶丛中发现一株特别健壮的老茶树,树高近2米,树冠约3米,春梢茂盛,芽尖白毫明显。从这株茶树选育新种,根据其叶片特征和兰花香气,专家命名为“白芽奇兰”。
“这两棵母树至今仍在阳山茶场里,枝繁叶茂。”叶贤明说,经林业专家鉴定,白芽奇兰母树树龄已达250多年。
多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扶持白芽奇兰这一新品种,通过科技攻关和产业政策保障,白芽奇兰茶迎来快速发展期。
“全乡现有茶园2.82万亩,年产茶叶7050吨,毛茶产值4.23亿元。拥有茶企78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47家,茶叶初制机械1400余套。这片绿叶已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金叶子’。”崎岭乡党委书记林志坤说。
目前,平和县已将白芽奇兰列为重要农业增长极,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白芽奇兰茶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连续多年作为“漳州茶”代表进行推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6.2万亩,产量约1.5万吨。
生态转型 品质升级
平和位于闽粤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除了是“白芽奇兰之乡”外,还是“中国琯溪蜜柚之乡”,蜜柚和茶叶是平和县的两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配合花山溪流域整治,当地在高海拔山区推行“退果还茶”政策,实现生态转型,出现了“柚退茶进”的趋势。
崎岭乡彭溪村的层层梯田上茶树郁郁葱葱。“看,半山腰以下那些梯田以前种蜜柚,现在都改种白芽奇兰了。”茶农朱财发站在茶王谷山顶介绍道。
“高海拔地区还是种茶更合适。”朱财发说,2015年他承包了250亩山地种蜜柚,由于海拔高达930米,蜜柚品质不佳,经济效益差。前年,改种白芽奇兰后,次年春茶就收入20多万元,今年气候好,春茶预计比往年能多收两成。
时代在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种茶制茶的队伍中,要如何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
“每年举办多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提升茶农生态茶园管理和茶叶初加工技术。”彭溪村党支部书记陈紫光说。
“尝尝这泡茶,能打多少分?有没有60分?”在制茶工坊里,一看到制茶专家叶贤明到来,茶农何锦坤连忙冲泡新茶请他品鉴。
何锦坤家也是世代茶农,在他的作坊里,传统制茶工艺得到传承与创新。“从采摘到成品要经过10道工序,但好茶既要看原料,更要看手艺。”何锦坤边泡茶边说。
“可以打个70分,再努力!”作为制茶专家,且又是上一任的驻村书记,叶贤明在彭溪村及周边种茶村开办过多场公益制茶讲座,在茶农间有着较高的权威。他说:“优质茶青只是基础,制茶工艺才是关键。县里每年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力争种好茶、制好茶,从而才能卖好价。”
这几年来,崎岭乡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2024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在彭溪村开展首轮农药残留试验,标志着陈宗懋院士工作站正式落地。
“选择彭溪村作为试验基地,因为这里是白芽奇兰发源地,具有代表性。”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利表示,希望通过科研为茶产业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据悉,这几年来,崎岭乡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提升茶农技能。组织全产业链培训,邀请武夷山制茶大师指导,开发野生茶、柚香茶等新品,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设生态茶园5200亩。2024年春茶收购价同比上涨25%,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柚茶一体 农旅融合
四月的平和,柚花飘香。正是窨制新式茶饮“柚香奇兰”的最佳时间。盛赞茶业公司工厂里充满着茶香。
“茶坯处理、鲜花培养、窨花拌和、通花散热、起花复火以及转窨提花……”走进盛赞茶厂制茶车间,仿佛来到一个茶园花圃,新鲜的柚花被摊放在竹匾里,等待筛花窨制。
这是当地将柚子花与奇兰茶进行融合发展,窨制出新式茶饮的一个大胆尝试。
蜜柚和茶叶作为平和县两大支柱产业,数十年来各自发展,各美其美。近年来,当地创新推动“茶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
平和县有百万亩蜜柚园,每年约产6亿公斤蜜柚花,其有一大部分在开花期必须疏掉。如今,当地变“废”为宝,将蜜柚花与白芽奇兰结合,研制出新式茶饮。此茶以新鲜柚花和精制白芽奇兰窨制而成,茶香与花香完美融合,窨制出来的新式茶饮香气独特、醇厚甘爽。
纵观近年来平和茶产业的发展,“融合”成为一个关键词,除了融合蜜柚产业外,与文旅的融合,开创出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连续多年举办白芽奇兰茶开采仪式的彭溪村茶王谷,就是当地引进的一个生态茶旅项目,开采活动中,祝茶仪式、祭茶仪式、古筝茶艺表演、柚子花茶DIY、围炉煮茶、自制奶茶品鉴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据介绍,茶王谷项目集生态旅游观光、制茶工艺体验、白芽奇兰品鉴、茶山赏月等于一体,目前已完成生态茶园改良、八卦茶园、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厂房等工程。
“我们高效整合乡村资源,以‘两谷一湖’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打造最具特色的集茶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红色旅游、朝圣文化、康养运动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林志坤说,乡里推动茶旅融合,还将结合美食文化、康养理念,研制茶叶美食,目前已开发奇兰茶面、奇兰茶饭、全茶宴、奇兰奶茶等新产品,茶元素玩出新花样,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叶淑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