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破解治理难点 厦门创新推出“大物业”管理模式
2025-04-30 10:25:56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破解治理难点,深入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创新推出“大物业”管理模式

  过往的城中村治理,受限于客观条件,后期管理运维乏力,治理成果无法巩固,返潮现象时有发生。

  2022年开始,厦门开始实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并探索出城中村“大物业”管理模式,目前已启动治理的71个城中村,有40个已签约“大物业”企业,23个“大物业”企业已实质性进场运营,8个试点村收费制度已建立。

  在实践中,厦门各区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方式不一、形态各异的细分领域“大物业管理模式”,成果初步显现——

  塘边社、围里社,在创新引入“EPC+O”模式基础上延伸到大物业管理,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新垵村引进专业物业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专业运营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后埔村通过自建物业,培育居民缴费意识,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中村物业费收取。

  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厦门城中村治理正深入推进,阔步前行。

  延伸型物业:实现从“短期突击”到“长效管理”的提升

  “以前没有物业管,社区野竹林楼栋边上卫生死角堆积了垃圾杂物,散发臭气。现在卫生死角不见了,变身整洁、有序的停车场。”居民感慨围里城中村近来的变化。

  在湖里区的围里社、塘边社,创新采用“EPC+O”模式,引入中建四局、福信集团等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出租房统租统管及后期运营项目进行统筹规划。

  在重点区域建设完成后,围里社、塘边社分别由联发物业、福信里物业公司承接大物业管理服务,采用“考评+培育+激励”的方式,激励物业公司引导村民缴交物业费,最终实现微利可持续管理服务机制。

  “嘀、嘀、嘀”,围里社智慧化管理平台发出提醒:“餐馆门前有人乱停车。”接单、处理、核查,不到20分钟解决问题。围里社区物业经理谢泳绿说:“从无人管理,到入驻初期日均处理50起,再到目前日均处理违停事件8起,工作效率提升,居民意识也提高了。”

  目前,围里社、塘边社均完成智慧城中村管理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并建立城中村出租房“散租统管”机制,搭建统一的租房管理和信息平台,从租赁价格指导,到空房和价格信息发布,再到动态监管都有了依托。由平台公司逐步推行的统租统管,提升了出租房品质,规范了租赁秩序,破解了二房东管理难题。

  以围里、塘边为代表的延伸型物业实践,有效破解治理难题,实现了城中村从“短期突击”到“长效管理”的提升。

  引进型物业:实现从“无物业”到“专业管”的转型

  要破解过往治理中突击突管、财政长期兜底的困境,引进专业物业企业和专业力量进驻城中村势在必行。

  海沧新垵村通过企业控股、村集体参与的统管运营模式,由建发物业和新垵村携手,共同实缴货币出资200万元,成立厦门建垵城市服务运营有限公司,对城中村实现专业化管理。

  “建垵公司股比为建发物业62%、新垵村38%,由建发控股操盘管理,这样的股比结构既保障了村集体的发言权,有利于大物业平台运营后与村民关系的协调,又能发挥建发物业的专业运营水平。”公司负责人表示。

  入驻新垵村后,专业的团队管理运营展现了专业、高效,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建立一户一档,配套信息系统,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管理;将公司管理指标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挂钩,提高百姓参与感;提供“围墙内服务”(如保洁、维修、空调清洗等),逐渐培养居民付费服务意识;逐步将村集体资产交由建垵公司统一运营管理,联动相关资源有效盘活,减少村集体管理成本,实现专业化产业服务。

  “从保洁、维修到空调清洗,我们提供的各类有偿服务去年启动后,得到居民普遍认可,居民的付费服务意识逐渐增强,下一步还将对沿街商铺收取公共卫生服务费。”建垵物业负责人张杰说。

  从“被服务”到“买服务”,从“无物业”到“专业管”,新垵村大物业管理实现了良好开端。在海沧,这样的村不止新垵村一个。

  在海沧贞庵村,村集体通过引进市属企业建发公建物业,签订10年资产运营服务协议,将村部分经营性资产整体打包出租,通过对资产的梳理、策划、运营,增加村集体、村民收入,提升整村服务品质,努力让“村更美、民更富”。

  “第一年我们要构建现代化治理和资产运营服务平台,加强物业服务及社区文化建设;第二年实现闲置车场运营管理和现有资产提升;第三年打造集闽南民俗文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地,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资产收益,最终实现资产运营保值增值和大物业可持续开展目标。”建发公建物业负责人表示。

  自建型物业:实现从“依赖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蜕变

  同样是引进物业,湖里区后埔社的大物业运营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据后埔社区党委书记李志坚介绍,当地自主成立了后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有45人(包括护村队和卫生巡查队),主要负责做好日常摊位秩序、道闸收费、综治协助等工作,承担村庄日常管理。

  “目前我们正和建发物业探讨战略合作,准备将大物业相关业务导入后埔物业公司,由建发提供管理体系,为村企提供平台支撑,将业务属地化,带动本地经济水平提高和税收提升的同时,也为本村人员创造就业机会。”李志坚说。

  “在综合服务上,制定大物业作业指导书,形成房前屋后标准化管理;在环境服务上细化要求,比如统一制服形象,路面干净整洁保持无积水;在创新管理上,导入综合智慧平台,新增物联网硬件系统,推广智慧停车,努力实现围墙内外净畅宁、民资产增收益、综合管理有抓手,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李志坚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村已实现物业收费,物业费按建筑面积每月收费0.2元/平方米,居民缴费率达100%,成为厦门最早实现物业收费的城中村。

  破解城中村治理“四难”中的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持续“难”,实现从“依赖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蜕变,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塘边社创新物业收费机制,按照垃圾转运量区分三种类型制定收费标准,提升居民、商家自觉缴纳物业费意识,逐步培育付费习惯;

  贞庵村在第二年采用“反补劳务”方式,实现居民公共卫生区域付费习惯;第三年,逐步提高居民付费比例,保障治理成果。

  意识提升,进而催动大物业管理模式的推进加速落地。目前思明区2个试点村签约率和进场率均达到100%,海沧区9个试点村签约率和进场率均达到89%。

  从“无物业管”到“有物业管”,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厦门由此闯出了一条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城中村治理“大物业”管理新路。(陈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