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年茶香焕发新时代新韵味 “五一”期间安溪文旅人气爆棚
溪禾山“田园奇遇记”主题活动 (袀维 摄)
千亩茶山茶香氤氲,生态秘境野趣横生……今年“五一”假期,安溪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以茶为纽带、以景为桥梁,精心打造数十场文旅盛宴,让各地游客在山水茶园间感受“千年古县”的文化律动。
据统计,5月1日至5日,安溪县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59.39万人次,同比增长67%;游客旅游总花费达6.01亿元,同比增长65.1%。据携程数据显示,安溪县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2.03%,接待人次增长率在泉州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四位。全县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景象。
山水茶园引客如潮
“五一”假期伊始,茶乡大地便人潮如织,众多热门景区车水马龙,游客们或赏美景,或品美食,尽情享受假日的美好时光。
“这里真的太热闹了,到处都是从外地赶来游玩的朋友。”“又能听南音、喝咖啡,打卡还有礼品送,感觉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玩!”……在安溪清水岩景区文化长廊内,手作驱蚊香囊的摊位前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不远处,香火袅袅升腾,许多游客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定格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天气晴好,每天都能售出数千张门票。从后台数据来看,门票数量还在持续上涨。”据蓬莱镇文体旅办负责人林梓昕介绍,截至5月5日下午3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71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0.14%,门票收入超过67万元。
在位于参内镇的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内,赶鸭大赛、田园市集、田园音乐会等活动趣味十足,日均吸引游客5000人次。小朋友们有的坐上色彩鲜艳的油桶小火车,在乡野茶园间穿梭;有的卷起裤腿,在田间埋头劳作,在奔跑与探索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趁着‘五一’小长假带孩子出来玩,体验感非常棒,尤其是晚上的篝火派对,大人小孩都玩得特别开心。”来自厦门的游客刘语芳说,来到这样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我们新增许多游玩项目,特别邀请乐队进行表演,还推出茶野山宿、春日宴等系列食宿套餐,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咨询行程的游客络绎不绝,后续他们还将开展植物拓印、乡野画廊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让游客更好地领略“诗和远方”的魅力。
与此同时,龙潭谷、白石岩、金谷溪岸等景点也人气爆棚。游客们漫步山间,或驻足戏水拍照,或远眺奇峰巧石,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今年游客出行主要选择自驾游,他们大多携家人好友或组团出行,尽情畅游茶乡。”安溪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全县不少景区免费开放了更多停车位,极大地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
此外,露营、民宿等文旅业态也成为市民游客假期的“新宠”。“五一”假期前,安溪各大民宿、酒店的预订量就呈现出增长态势。溪禾山度假酒店5月1日至2日的游客入住率达到95%以上,云岭茶庄园、感德高速民宿等酒店民宿也几乎一房难求。
文化赋能增辉添彩
作为千年古县,“五一”期间,安溪特别推出采茶、制茶、品茶研学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深度感受茶乡悠久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魅力。
在泉州古城安溪馆现场,感德茶师傅双手如铲,在锅中灵活翻动茶叶,生动展示铁观音的制作工序,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走进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溪流、雕塑,聆听铁观音主题音乐会;在德峰茶庄园里,游客们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并制作专属的茶文化账本。
茶香袅袅,人流如织。“五一”期间,安溪县文体旅局还精心规划五条茶文化体验线路,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指南。明山秀水间,一垄垄茶树沿着山势蜿蜒铺展,处处可见游客漫步的身影。
“在这里,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只有满眼的翠绿和扑鼻的茶香。”在大宝峰茶庄园内,游客林女士倚在茶室座椅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茶山说,自己选择在这里暂别喧嚣,沉浸式体验茶园之美,并静下心来学习茶文化知识。
火热的场景不仅在山水茶园间上演,还延伸到了文化场馆、艺术地带。不少市民游客来到安溪县博物馆,亲手创作极具田园风格的五谷杂粮粘贴画;游览文庙戟门、崇圣殿、明伦堂等空间,领略古代孔庙与学堂“庙学合一”的独特建筑格局,饱览安溪的历史文化。
在凤山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的舞台上,高甲戏演员唱腔婉转、动作轻盈灵活,引来阵阵掌声与喝彩;竹藤编、毛笔制作技艺体验区内围满了好奇的游客,热度始终不减。“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传递安溪非遗技艺的多彩魅力,也让游客朋友感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安溪县文化馆馆长王铭芬说。
今年“五一”假期,安溪围绕生态康养、人文底蕴、民俗体验等主题,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惠游举措,为游客带来“可触、可感、可玩”的假日体验。安溪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县将持续深挖“中国乌龙茶之乡”“藤铁工艺之乡”等文化IP,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多样的节日活动聚集人气、活跃市场,推动文旅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体验”转型升级,让千年茶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韵味。(陈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