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龙岩连城县:非遗老手艺带来新活力
2025-06-06 09:57:58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非遗老手艺带来新活力

龙岩连城县:非遗老手艺带来新活力

连城县姑田镇上堡村的美玉堂连史纸制作工坊里,工匠在“捞纸”。

  捞纸、焙纸、撕纸……5月28日,“艺术点亮乡村”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连城县姑田镇上堡村的美玉堂连史纸制作工坊,只见六七名匠人正在各个区域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薄如蝉翼,白净如玉,这是被誉为“纸寿千年”的连城连史纸。时光斗转,连史纸制作技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岩是客家祖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9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5人。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连城姑田、四堡和长汀童坊,于乡间感受一场非遗之旅。

  走进工坊,墙壁已有些许斑驳,靠窗的三个槽内装满米白色的纸浆,年过八旬的捞纸师傅巫伦舜把竹帘放至槽内轻轻一荡,来回三下,随着“哗哗哗”的水声,竹帘上附着一层薄薄的纸,他把竹帘放在旁边,用手轻微拨弄,两张湿纸从帘上完整脱离,被一张张地叠放在一起。

  面对一叠薄湿纸,焙纸师傅江茂春从一角下手,眨眼间将它们一张张轻轻揭下,放在温热的焙纸墙上用软毛刷刷平。随着焙纸墙上一缕缕轻烟升起,不到一分钟,纸张焙干,一张洁白光滑、透光无瑕的连史纸便出现在眼前。

  连史纸制作工序多达72道,主要原料是当地嫩竹沤制的竹丝。清末至民国初期鼎盛时,姑田年产10万担纸,从业人员1万多人,“金姑田”成为当时的闽西经济重镇。

  姑田丰富的竹资源,成就了造纸业的繁盛,也让“金姑田”的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后,开始追求艺术享受。

  在隔壁的下堡村,竹埙制作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志强向采访团一行介绍自己的手工竹埙作品。不同长度的竹埙在他的吹奏下,发出或低沉或响亮的声音。

  竹埙,是当地人在清乾隆年间,受陶埙启发研制出的音色更为浑厚低沉的竹制乐器。2020年,蒋志强创立阿泰竹工坊,手工生产竹埙、笛子、竹流水等特色竹乐器。“不仅是销售,更想把工坊变成一个展示和传授技艺的课堂。”蒋志强说。他与三名小学生徒弟合奏了一曲《沧海一声笑》,悠扬动听的旋律中,老少四人脸上都带着笑意。“我的愿望是成立一支竹埙乐队,到时肯定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受。”蒋志强笑道。

  在山头那边,连城四堡镇和长汀童坊镇则用刻刀讲述了有关非遗的另一些故事。

  5月29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中国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雕版印刷器具、线装书、银锡制品引得游客驻足欣赏。

  明清时期,四堡作为我国民间雕版印刷四大基地之一,最盛时,四堡所印书籍不仅享誉江南、行销全国,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国家,成为古老海丝路上的中华文化“使者”。

  “‘家家无闲人,户户有书香’是四堡印书业当年盛况空前的真实写照。”四堡镇党委书记吴文豪说,四堡共有50座古书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仁屋是50座古书坊之一,如今已成为雕版印刷体验馆。当采访团一行来到子仁屋时,雕版印刷省级传承人马力正与弟弟雕刻“文明有象”匾额。马力生长在雕版印刷世家,“小学开始回家就会在木板上雕刻,一坐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马力介绍着桌上的各种雕版:“这个是福字雕版,这个是逢考必过,这个是哪吒图案……”采访团一行纷纷挑选起各自喜爱的雕版开始体验印刷。

  “从对联雕版、民俗图案雕版到装饰装修艺术品,我们的作品也与时俱进。雕版印刷的优点是好保存,几百年不褪色,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马力说。

  在童坊镇彭坊村非遗展示馆内,刻纸龙灯龙岩市级非遗传承人曾素英正通过直播,向粉丝们介绍刻纸龙灯的制作过程。刻纸龙灯将泉州的刻剪纸艺术与中原的元宵花灯艺术相融合,集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从连史纸到竹埙,从雕版印刷到刻纸龙灯,采访团一路走来,惊叹这些乡间非遗技艺的高超与精湛。从“非遗融合”到文创产品开发,从“非遗进校园”到研学体验,从“非遗工坊”到文旅融合,各方都在努力将老手艺传承下去,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赢,让非遗真正点亮乡村振兴的梦想。(记者 戴敏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