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宁德:执“融合之笔” 绘“诗与远方”
2025-07-22 09:50:27来源:闽东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宁德坚持以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执“融合之笔” 绘“诗与远方”

宁德:执“融合之笔” 绘“诗与远方”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722092937

屏南熙岭乡塘后村荷花绽放,游客漫步花间 记者 王志凌 摄

  入夏以来,宁德各地乡村游持续“升温”。

  地处东海之滨的霞浦,人文之美与自然之韵交相辉映。一批批游客循着海岸线探访特色渔村与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开启惬意假期;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周宁县因凉爽气候成为避暑胜地。凭借亲水游等多元旅游体验,浦源村、溪口村、紫云村备受游客青睐;

  屏南县古村落游人络绎而至。龙潭—四坪—北墘文创产业游、双溪—寿山亲水游、厦地—前汾溪—柏源—仙山牧场研学游等3条特色村落带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宁德,山海兼备,文化底蕴深厚。域内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信俗文化等异彩纷呈。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宁德坚持以文兴村,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发展并举的理念,将璀璨夺目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出“古村落+文创”“白茶+民宿”“摄影+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闽东起伏的群山之中,美丽的畲族村落恰似一颗颗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徜徉于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原生态民歌悠扬婉转,文化站、古民居、传统服饰坊、酒坊、茶庄、乡土文创中心“点缀”其间,引来不少游客。

  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表示,猴盾村巧借各类政策,全力推动畲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效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成为蕉城区知名的畲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目前,我市已培育蕉城上金贝村、猴盾村,福安溪塔村、虎头村、岳秀村,福鼎赤溪村,霞浦半月里村,周宁云门村等一批文化优、产业兴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把畲族非遗融入民族乡村文旅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赋予畲族非遗更强的生命力。

  宁德拥有众多古村落,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近些年,屏南等地稳步探索“古村落+文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来自安徽省的“95后”青年孙涛将创业目光投向古村落。在屏南县厦地村,他租下两栋古厝,一栋雕琢成民宿,另一栋则改造成植物染工作室,让艺术特长在乡土间落地生根,把生活、爱好、工作巧妙融合。

  曾几何时,厦地村因人口外流变得萧条,得益于全县铺开的“拯救老屋”“复兴古村”行动,该村成功吸引“新村民”入驻,把濒临倒塌的老厝改造成稻田书店、文创工作室、民宿、咖啡屋,“空心村”蜕变美丽的“网红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有机会来到这里,在这片土地上追寻心中的梦想。”孙涛说。

  闽东,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精神源泉。

  位于福鼎市东北部的佳阳畲族乡周山村上榜省文化和旅游厅“红色热土——红色文化研学之旅”主题推荐点。

  佳阳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乡里以中共鼎平革命历史为核心素材,深挖周山村红色底蕴,精心打造红色研学基地,让跨越时空的鼎平革命精神在红土地上持续焕发光彩。

  2021年,年轻的周义肖通过竞选,担任周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他带着对家乡的热忱,谋划乡村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改善村庄设施,深化村企合作,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让红色旅游愈发火热起来。”周义肖的话语中满是干劲。

  山的这头,文化复兴古村;海的那头,渔旅融合振兴渔村。

  在霞浦三沙镇东壁村、古桶村、花竹村,柔美的渔村风情和壮阔的海上风光自然融合,吸引无数游人慕名到此打卡。“文化+乡村旅游+摄影+民宿”乡村振兴模式在此衍生拓展,带动村集体、农户、企业多方增收。

  数据显示,东壁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培育出70余家特色民宿及20多家餐饮店。

  在蕉城区金蛇头村,曾经闲置的房屋被一一盘活,变身咖啡屋、旅拍店、奶茶屋、海鲜餐馆等,更有不少年轻人开着车到此摆摊,启动“后备箱生意”。后备箱一打开,便是饮品、饰品、文创小物的移动小摊,解锁渔村“夜经济”。

  与此同时,蕉城区斗姆岛、虾荡尾村,福安市溪邳村、宁海村,福鼎市渔井村、嵛山岛等地也纷纷深挖海洋资源禀赋,推动海洋产业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在蓝海之上书写着振兴新篇章,带动一批批渔民转型成为旅游业者,开办民宿与餐厅,端起旅游新“饭碗”。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12个市级金牌旅游村、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条特色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如今的宁德,乡村游人气攀升,越来越多乡村变成景点,越来越多的村游火“出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记者 陈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