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加持 港航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依托覆盖码头的5G信号,无人集卡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 (资料图)
近年来,泉州不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积极探索港口航运事业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多项关键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048.33万吨,同比增长1.82%;集装箱吞吐量97.62万标箱,同比增长1.47%,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34万标箱,同比大幅增长16.74%,增速居福建省首位。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报告显示,泉州2024年度港口经济增加值超2000亿元,历史上首次位列中国海港城市第一梯队,系全省唯一。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我市加快推进数智化平台建设,正在建设泉州市港口智慧可视化平台,后期还将逐步构建“数据驱动、安全高效”的港口智慧平台,实现港口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物流服务全链条协同化。建设肖厝港区智慧堆场,拟通过融合二维、三维GIS技术,打造散杂货码头全要素可视化体系,为科学调度提供可视化依据,目前项目开发方案正在制定中。
同步推进的还有口岸信息化建设。当前,泉州市港口实行通关电子化,实行船舶进口岸申请网上申报和远程审批、船舶进出港电子报告、船载危险品货物电子远程申报,逐步实现通关电子化和无纸化。全自动卸煤也有新突破,4月底,国能泉州热电“黑灯燃料岛”项目顺利完成1号抓斗卸船机无人重载调试,成功克服煤种、煤船多样性难题,实现首艘煤船全自动接卸煤工作。此外,我市还鼓励航运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其中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均构建了数智化系统。
绿色港口建设也在持续向“新”而行。今年5月初,全省首个央企(国家管网)与地方民企(宏海石化)管道互联互通项目正式投产,打通成品油“港口—管道—公路”无缝衔接联运通道,能够有效降低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融媒体记者吴丽娇 通讯员林泳坤 黄慧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