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枕山听海处 心灵栖息时——走进福州日益火热的乡村旅游
游客在晋安区九峰村避暑戏水。记者 包华摄
清晨的连江苔菉镇,渔船汽笛声未消,民宿内依姆刚煎好的海蛎饼飘出鲜香,上海游客王女士正用相机定格“山海绕村、渔屋缀岸”的景致;闽侯草甸上,游客搭起帐篷惬意玩耍;闽清库区边,乘船队伍排起长龙……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暂别城市的喧嚣,深入乡野,体验“慢生活”。每一处烟火气都是乡村旅游升温的注脚。
在福州乡村游什么?
“在民宿内度假,学做永泰青红酒,这才算是‘住’进了福州乡韵里。”厦门游客林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道出了福州乡村游的新变化。
福州拥山抱海,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今,这里的乡村游早已跳出“吃顿饭、拍个照”的浅层模式,而是勾勒出“山海联动、多点开花”的沉浸式图景。
沿江向海,蓝色风情引人沉醉。连江、罗源、长乐、福清等沿海县(市)区,主打“蓝色旅游”。这里有迷人的海岸线、古朴的渔村、鲜活的海鲜盛宴以及延续千百年的渔家文化。暑期,下沙海滨度假村的沙滩音乐节将海滨的浪漫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只是来看海,更是来感受海边的生活方式。”一名“00后”游客说。
依山傍水,绿色乡趣令人流连。闽侯县大湖乡岭头村山林间,萤火虫成了“网红”。“岭头流萤盛景是大湖乡绿水青山、生态优良的写照,近两年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慕名而来。”大湖乡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永泰的庄寨古韵、青云山幽谷,闽清的娘寨风情、黄楮林温泉……处处都有探幽访古的乐趣。
在大区域格局下,一个个特色村镇和旅游项目如明珠般散落,带来深度而具体的体验。
永泰县嵩口镇,夯土民居与手工传统共融共生,吸引游客驻足体验;马尾区白眉村依托侨乡文化,打造一个“都市桃源”;罗源县百丈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与美丽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成为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点;分布在罗源、连江等地的畲乡村落,以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持续“圈粉”……
旅程尾声,“乡味”成了最佳伴手礼。在福清一都镇,游客李女士精心挑选果脯:“果酒和果脯酸甜可口,一定要带些给朋友尝尝。”
纵观福州的乡村游,供给正从观光式转变为体验式、沉浸式,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福州乡村何以动人?
如今各地乡村游遍地开花,福州的乡村之旅何以打动人心?
“就是为了看开渔时百舸争流的大场面!”来自浙江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8月16日专程赶到连江黄岐,用镜头记录下了渔船集体出海、码头人山人海的震撼场景,“这种喜悦之情和壮观景象,在城市里是感受不到的”。
福州乡野的开渔、采摘、农耕、丰收等时令活动,为乡村旅游带来强烈的仪式感和参与感。在马尾,葡萄采摘季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在永泰,李果丰收时,游客可以切身体验制作李干的传统工艺……
“每到丰收季节,到村里采摘,感觉就像帮助忙不过来的亲戚收果一样。”这是不少游客的心态。在他们看来,深度参与一场独特的时令农事活动,也是一种别样的满足。
“孩子们,去上大漆课啦!”带着两个孩子在罗源县中房镇下湖村体验非遗项目的刘女士说。暑期是亲子游的高峰期,各大乡村充分利用非遗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丰富的研学产品,让乡村成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
对于许多上了岁数的游客而言,乡村游还是一种情感回归方式。来自仙游的游客黄玉锌游览永泰嵩口古镇后,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次次来,次次总要回去,此地不应该只有回忆。”
古朴民居和淳朴民风,触动了游客心底的乡愁记忆,这也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之处。
乡村怎样留住人?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追寻诗与远方的期盼,更成为乡村产业新的增长极。
过去一年,福州乡村旅游接待2373.23万人次,比增13.3%,乡村旅游收入98.76亿元,比增18.8%。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发展旅游就是发展自家产业。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韩鸣表示,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潜力和价值,当下的增长说明乡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这个暑假,福清市南岭镇人气满满:刚刚“上新”的小火车观景台清新亮眼,一举跃升为山间新地标;农特馆、牛肉面馆、咖啡厅、文创馆等地,游客云集。
飙升的热度,源于南岭镇向内革新的一次求索。过去,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区小镇。如今,通过与闽台乡建乡创团队、文投集团等合作,南岭镇不仅吸纳了台湾的管理经验与创意,还开发了飞牛集市、牛巢营房、星空露营地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经过改造,南岭变化特别大。”身为返乡青年,飞牛集市项目运营有关负责人张金亮说:“短短两年时间,家乡焕然一新,还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山区镇摇身一变成了深度旅游目的地,掀起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潮。他们当中,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开了茶餐厅、咖啡厅。比如,树下茶餐厅、见稻咖啡、飞牛美食等新晋网红打卡点均出自他们之手。(记者 燕晓 蓝瑜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