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福州:做好海的文章 建设蓝色粮仓
2025-09-19 08:56:32来源:福州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做好海的文章 建设蓝色粮仓——福州谱写现代渔业发展新篇章

福州:做好海的文章 建设蓝色粮仓_fororder_福州谱写现代渔业发展新篇章

福州深远海养殖平台助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林双伟摄

  金秋时节,正是海洋的丰收季。“定海湾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上,30万条自主培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近期捕捞上市。

  上一个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为福州发展海洋经济把脉定向——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对福州来说,这一指路引航意义非凡。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福州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开发海洋“聚宝盆”,全市渔业产值连续30年全国第一。

  深切关怀,催人奋进。福州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建设“蓝色粮仓”。202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317万吨,位居全国第二,谱写现代渔业新篇章。

  “一粒种”的突破

  眼下,在官坞育苗池中,新型“无边海带”苗正茁壮生长。去除边缘生长的“皱纹”,这种新品海带长得更宽更长,预计亩产可以增加25%。

  “无边海带”还能提升生产效率。“传统海带加工会产生45%的边角料,‘无边海带’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说,作为国家级海带良种场,公司今年计划育苗30万片,新品种占三分之二。

  良种无疑是现代渔业的“芯片”。如今的福州,手握一副好牌——海带、菲律宾蛤仔、紫菜、绿盘鲍等特色优势品种的育种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居领先地位。其中,福州培育的海带苗满足全国超50%的养殖所需,菲律宾蛤仔苗占据全国市场的八成以上,堪称“隐形冠军”。

  这份领先,绝非偶然。一年来,福州大力推进水产种业创新“5个10”工程,全市水产养殖品种发展至近100种,着力打造水产种业“福州芯片”。目前,福州拥有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1家、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3家,逐步构建现代育种创新体系。

  从育苗场到全国的广阔海域,一粒粒来自福州的优质水产苗种源源不断供应各地,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种业保障。

  “一片海”的耕耘

  良种有了,更需沃土。如今,这些优质种苗在福州更为深蓝的海域找到广阔的生长空间。

  在福州深远海海域,12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巍然屹立,包括全国首个转笼式鱼类养殖平台“振渔1号”、全省首台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以及全省首台桩基式围栏养殖平台“航宁一号”等。

  海面之下,呈现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生产图景——

  “定海湾2号”养殖平台负责人卢统辉介绍,平台可自动翻转网箱,不仅便于清理,还能自动监测海水pH值、盐度和含氧量。养殖数以万计的优质深海大黄鱼,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

  这些“钢铁牧场”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模式。平台将养殖空间从近岸向外延伸,不仅增加了养殖容量,还大幅提升水产品质与抗风险能力。

  福州耕海牧渔,走向更广阔的深蓝。今年3月,我国最大规模的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福远渔9199”,从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启航。这艘福建自主研发的巨轮,直赴万里之外的南极,实现捕捞、精深加工、自动包装运输“一条龙”作业。

  从近海到远洋,福州渔业画卷愈加精彩。在非洲的毛里塔尼亚,宏东渔业投资建成我国境外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在印尼的瑟兰岛,福州宏龙水产投资的渔业基地为当地创造了近1500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市建成境外渔业基地12个,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形成一条完整的远洋渔业产业链,400多艘远洋渔船穿梭世界各大洋,带回远洋渔获,丰富百姓餐桌。

  “一条链”的延长

  现代渔业的竞争力,不仅要看一产的养殖与捕捞,还要看整个产业链的长度与厚度。

  从闽江入海口到绵延的海岸线,福州大力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水产品价值。2024年全市水产加工产量154万吨、产值386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217家水产加工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求索,不断突破福州海味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每年6月,都是福州鲍鱼的丰收季。位于连江经济开发区东浦工业园区的福建省沣运控股有限公司,每天大门敞开,迎接一粒粒乘活水运输车而来的新鲜鲍鱼。

  “与鲜鲍相比,冻鲍保存时间更长。”沣运控股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陈权说,公司拥有全自动加工流水线和5万吨级现代化冷库,已经形成年处理5000吨优质鲍鱼的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在初加工之外,公司还开发了数十款鲍鱼预制菜,满足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

  深耕30余年,福州形成了以连江鲍鱼和海带、福清白对虾和烤鳗等为主导的多个水产加工特色优势产业,鱼糜制品、藻类、对虾、烤鳗、鲍鱼五大水产加工品均占全省2/3以上份额。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榕企天马科技集团也十分看好预制品和零食市场。今年渔博会上,天马科技集团带来了100多款鳗鱼加工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响应年轻人方便快捷的需求,我们加快了研发步伐,即食食品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天马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焦霖说,公司上马了4条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

  搭乘新质生产力的快车,福州企业矢志创新,把曾经的边角料变成香饽饽,不断颠覆人们对水产加工的想象。

  福州日兴水产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进军海洋生物活性肽产业,将鲍鱼的利用率从原来的不足40%提升至如今的80%。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创新,全球首创用废弃牡蛎壳研发出骨填充材料,刚上市便备受欢迎,每克卖到2000多元。

  从上一个秋天走来,福州满怀温暖与感动;从这一个秋天再次出发,福州有信心也有干劲。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优近海、拓深海、稳远洋、强链条、树品牌,奋勇争先,持续巩固和提升海洋渔业传统优势,全面挖掘发展潜力,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全力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多作贡献。(记者 冯雪珠 蓝瑜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