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福建周宁:一片林蹚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2025-09-24 08:36:23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一片林蹚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福建周宁:一片林蹚出一条生态致富路_fororder_265c1d71-47ec-4601-b686-e98be9a00cc4

黄振芳家庭林场 陈义冰 摄

  9月,记者走进位于周宁县七步镇的福建三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组培车间,只见工人正熟练地从组培瓶中取出多肉种苗,进行筛选、分拣和晾晒。2019年,看中后洋村的生态优势,该公司选择在此落户。

  “这里生态环境优越,高山立体小气候独特,我们培育出的多肉品相好,订单不断。”三杉公司负责人陈寿强介绍,目前公司已掌握89个多肉品种组培技术,可为市场提供860多种多肉组培种苗,年产量达2000万株。产品不仅畅销云南、山东、江西、广东等地,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带动周边100户农户种植高山冷凉花卉,每户年增收6万元以上。

  一个人与一片林

  这片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和一片林。

  20世纪80年代,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带领全家上山开荒,率先掀起造林热潮。在他带动下,全村林地面积扩展至7300多亩。

  青山已成,产业渐兴。后洋村探索“林养、林种、林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牧业、花卉、林下中草药种植等绿色产业纷纷落地,“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现在,我们把村里的林木资源盘活了,不仅有林下种植、养殖的收入,通过‘碳汇贷’,还让山林的生态价值变成了真金白银。”后洋村党支部书记张妙香说。

  2022年,周宁县将林木资源折算成碳汇价值,后洋村以此作为质押担保,成功获得10万元“碳汇贷”,成为全县首个“卖碳翁”;2024年,黄振芳家庭林场获颁宁德市首张宁德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并获得“林e贷”综合授信300万元……

  从黄振芳挥动铁锹落下第一抔土,到今天“碳汇贷”成功落地、多肉种苗畅销海内外,周宁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借青山之势,周宁县在放大生态效益上下足功夫,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人养山、山养人、山青人富的循环之路。

  在玛坑乡小寻盆苑基地的大棚里,又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满眼绿意扑面而来,一株株杜鹃依势而长、姿态各异。

  基地负责人李洪斌,是这场“美丽事业”的创始人。2018年,他相中了家乡的发展潜力,创办小寻盆苑基地,开启杜鹃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此后,经过不断摸索和外出学习,李洪斌的种植基地从最初的30平方米逐步扩展到如今的10亩。

  “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用地成本,周宁是我发展杜鹃种植的最佳选择。现在有电商直播,我们连销售门店都省了,相信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李洪斌信心满满地表示。

  生态产业版图不断拓展

  周宁的绿水青山,不仅孕育了特色产业,也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金秋时节,礼门乡陈峭村。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地瓜铺满了晒匾、屋顶和院场,与古朴的黄泥墙、远处的层林尽染相互映衬,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寻秋”“赏秋”。

  “一路骑行过来,沿途风光旖旎,山峰层峦叠嶂,让人在骑行中尽享大自然的宁静与惬意。”游客黄灿一边回味着骑行的舒适,一边在村庄各处打卡留念,“这些农作物五颜六色,像是一幅绚烂的油画,我拍了好多照片发朋友圈,大家都问这是哪里,也想来看看。”

  陈峭村坐落于后垅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之巅,以瑰丽的日出、云海、星空和峻峭的岩石、幽深的峡谷闻名,2015年陈峭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森林村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生态旅游的名片越擦越亮。

  “我是土生土长的陈峭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乡里乡亲的热情,都让我有着特殊的情感。”“云山古舍”民宿老板陈孙壮说,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前景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近年来,依托好生态,陈峭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一批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迅速崛起。目前全村发展10余家民宿、5家农家乐,年住宿收入100万多元。

  一棵树,蔓延成一片林;一片林,蹚出了一条路。

  而今,周宁的生态产业版图不断拓展:草珊瑚、黄精、金线莲等林下药材在林间扎根生长,全县林业总产值已突破20亿元;连绵的茶山清香四溢,茶产业综合产值高达18.7亿元;多肉、小菊、杜鹃等特色花卉苗木点缀山野,全产业链产值超4亿元。与此同时,生态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入夏以来,周宁接待避暑旅游人数约108万人次,同比增长20%……(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魏知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