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韵·新事·新风——探访城乡融合的永春之路
连接永春“一主一副”城区的国省干线横七线公路今年2月建成。汤海波 摄
永春古称桃源。前者得名于山——乐山草木四时不变;后者得名于水——众水会于桃溪一源。
这座山水环抱的内陆山区县,历史上“衣冠文物,俪比大邦,诗书弦诵之声不绝”,曾依托五里街和许港码头衔山达海通五洲,成为“山海货互通”的桥梁与“瓷帮古道”的关键节点,后因水运式微而不复繁华。
当历史的长河行进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五里古街呈新韵,母亲河桃溪也在经历着一场美丽蝶变。下好“一盘棋”,走好“融合路”,当地以规划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突出县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优化治理模式、培育文明新风,恰似打开一扇观察城乡共富共美实践的窗口。
古街新韵
踏进五里古街,便踏进永春的历史。
据考证,这里成为“商业街区”,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后唐时期,千百年来,因商贾聚集曾形成“七境十三柱”的街区格局。德化、大田、永安等地的山货,靠肩挑背扛汇集于街旁的许港码头,由溪舟船沿着桃溪运往泉州港,再销往全世界。
“剞刳木成舟,沯泵水中游,‘門’双篙桨,彳亍到泉州……”这首歌谣,唱的就是从许港坐船到泉州的情景。永春,也因此成为沿海与闽中闽西北山区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
漫步古街,青石板路温润发亮,老牌匾静述“万商云集”的盛景,两侧骑楼修旧如故,各类店铺林立其间,灯笼高挂,人流如织。
从当地讲解员的介绍中,记者听懂了五里街“兴衰史”:20世纪60年代,水运因汽车运输业兴起而失去优势;到了20世纪90年代,公路改线,工商业逐步外迁,商业日渐式微;2018年起启动修复改造,通过持续修缮保护与运营开发,重现“海丝繁华”景象。
古街呈新韵,但如何带动整个县域的融合发展?永春找到了破题思路:以五里街镇和县城桃城镇为中心,依托桃溪向东西两个方向拓展,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开地图查看,永春地形东西狭长而南北窄,戴云山脉主体部分从西北部延伸入境,发源于戴云山脉雪山的桃溪经蓬壶、达埔、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平,至东关流入山美水库后称晋江东溪。山川秀丽,河美水美,但也限制了产业与人口的集聚。
“县域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地位不够突出的问题客观存在,因此,基于现实考量,以历史上商贸及文化均很繁荣的五里街及桃城为中心,打破乡镇间的区域壁垒,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构建‘一主一副’城镇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和经济活动集聚,是永春县域发展的必然选择。”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少飞告诉记者。
“一主”,将周边的石鼓、岵山、东平、东关4镇纳入中心城区,内环规划城中综合发展区、城东产城融合发展区、城南产业集聚区,外环向东规划东关休闲养生区,向西规划城西生态休闲居住区,向南规划岵山文化休闲区,从而形成集商业、居住、工业、游憩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城乡均衡的县域发展中心。
“一副”则以“蓬壶—达埔”为组团打造县域发展副中心。“永春传统上分为内半县和外半县,蓬壶镇刚好是分界点。”黄少飞说,内半县以往有句“买东西到蓬壶”的俗语,足见其商贸重镇的地位。加之达埔镇与蓬壶镇同是人口大镇,两镇常住人口、幅员面积分别占全县的1/4、1/6,能够引领周边乡镇协同发展。
今年2月,连接“一主一副”的国省干线横七线公路工程建成,大大缩减通勤时间。“对永春来说,总投资17.9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县里坚决把资金用在有实际意义并且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上。”黄少飞说,这几年,永春县总医院达埔分院、永春一中文明分校等也先后按照规划建成。
随着城乡空间体系逐渐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水平有效提升,“一主一副”的发展格局已基本成型。永春在整合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县域发展副中心,有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关”,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香都新事
兴泉铁路永春站位于“一副”的达埔镇。
走出火车站,氤氲香气扑鼻而来,一眼望去,对面小山头上的“中国香都”四个大字十分耀眼。永春香,从20多年前制香企业仅7家且小而分散、年产值仅0.6亿元,发展到2024年香产业产值达142亿元;从以前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以宗教用香为主,到今年7月首次出口欧洲,且香品以家居用香为主,使用场景更加日常化。
距离永春站百余米外,即是“中国香都产业园”,产业园中坐落着中国香都香文化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记者看到永春香产业传承数百年的发展脉络。博物馆解说员介绍,全县目前有近300家香企,产品覆盖国内80%以上的香市场,但也存在企业多而不强的问题,知名品牌尚较稀缺,传统香产品使用场景仍然受限。
面对困局,当地的破局之道是,打造永春香全球供应链中心,深度融合香业选品中心、香品国内仓、中国香检中心三大功能,从“单一制香”向“芳香经济”全产业链升级。
驱车从博物馆出发,途经横七线公路,20多分钟就能抵达位于县城的永春香业选品中心。固态香、液态香、香器等十大香品类,传统朝拜香品、养生香品、家居净化香品、文创香饰等1400多款产品,让记者一行目不暇接。
“选品中心是‘前端枢纽’,采用线下沉浸式体验选品、线上全域化营销推广的运营模式,吸引全球采购商。”选品中心负责人苏君琪说,永春香全球供应链中心正在努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比如,建立供需预测模型,依托大数据分析引导香料作物种植,补上原料依赖进口的短板;探索发展芳香疗愈、生活熏香等新业态,布局香氛未来产业。
去年以来,永春推广奇楠沉香种植,力争2年内实现万亩目标。“上游的原材料问题逐步解决,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永春香产业的成本,同时可以保障永春香原料品质稳定,这是香产业持续壮大的前提条件。”达埔镇党委书记林文永说。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路径,永春香产业在“一根竹子—一束篾香—一条居家养生香产业链”的裂变中“香飘四海”。
这套打法也被本地的醋企、陶瓷企业所运用,在“一粒糯米—一瓶老醋—一条发酵产业链”“一块瓷土—一个茶杯—一条陶瓷智慧制造产业生态链”的产业升级中,实现“醋进万家”“瓷名中外”。
“除了香、醋、瓷三大产业,我们还发挥自身优势,在现代农业、文旅康养、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发力。”永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琪宇介绍,以现代农业为例,永春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拥有芦柑、茶叶、畜禽蛋、花卉苗木等4个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以及永春芦柑、佛手、老醋、篾香、漆篮、白番鸭、岵山荔枝等7个涉农地理标志产品。
林琪宇表示,依托“一多四强七地标”,当地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国家级平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我们就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好产业和产业倍增,在联农带农中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他说。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产业倍增成效渐显——既留住乃至吸引人口回流,向“一主一副”等重点区域集聚,激发发展活力和吸引力;又让留守乡村的劳动力就地工作“离土不离乡”,避免乡村“空心化”。
位于蓬壶镇的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去年9月成立。在这里,一根根竹子经过破碎、超微技术磨粉、吹膜等工序,“变身”为一捆捆竹纤维可降解农用地膜。公司董事长助理潘用福告诉记者,竹粉改性后压制成工业标准原料,再与生物降解材料共混共熔,就能生产出代塑产品。
除生产农用地膜外,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比如生产包装袋、家电外壳、快餐盒、医用一次性手套等。眼下,永春县已将该公司列为“以竹代塑”产业链链主企业,持续挖掘并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企业落户,目标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花石新风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十里桃源·爱满花石”国庆文旅系列活动在桃城镇花石社区启动。早上,收稻比赛热火朝天,孩子们挽起袖子、卷起裤管,在稻田里忙碌;另一边的游园活动,射箭、寻宝、抓鸡……每一个项目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当夜幕降临,音乐会缓缓开启,悠扬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
近年来,泉州市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突出一体谋划、产城联动、山海协同,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花石社区探索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面开展古厝修缮、污水管网建设、环境整治、村庄亮化等工程,旧貌换新颜,新颜焕发文明新风尚。
“我们的业态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古厝进行修缮提升,对‘洋中田’沿侧的8座古厝进行流转,业态租金按五五分成,全社区70%的群众在古厝、稻田的流转中获益。”花石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大德介绍,古厝还吸引福农驿站、康辉旅游、双创基地、永芳纸织画等多家业态平台入驻。
社区居民闲暇之余喜欢相聚弹唱,自发组建南音演奏队,已至耄耋之年的老党员郑萃沧,是大家共同的老师兼弦友。他义务教学30余载不取分文,只为将闽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从花石社区沿桃溪上行,穿过县城来到正在打造城西生态休闲居住区的石鼓镇卿园村。“十里桃源·卿园”项目以桃溪石鼓段为重点,统筹水系环境、周边镇村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推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沿桃溪两岸不断延伸开发。一湾碧水之畔,连片稻田和生态湿地绿意盎然,彩色步道与人行桥相互交织,周边土地、闲置房屋陆续被开发利用。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有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也要有精神文明的互相浸润。说到底,城乡融合是“人的融合”,需要全面提升文明素养,培育文明新风。
今年5月,永春县作为福建省7个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县(市)”的代表之一,赴北京接受表彰。“我们注重文脉赓续,传承‘海丝’‘非遗’‘侨乡’等文化基因。”永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文明办主任林琰梅说,当地还发挥英模故里的优势,将学习践行林俊德英模精神纳入全县中小学校德育教育核心内容,以榜样示范效应推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永春县助困公益协会副秘书长余素茹,其本职工作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行政经理。当企业负责人得知她每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主动提出支持设立爱心早餐项目。有着16年工龄的环卫工人颜四环则表示,老百姓的文明习惯越来越好,她的工作量减轻不少。
“融合不是用城市文明取代乡村文明,而是推动城乡文明取长补短。”林琰梅说,永春致力于保护和活化乡村优秀文化,比如修缮五里古街、花石古厝群,推动永春漆篮、纸织画、白鹤拳走进校园课堂、百姓舞台、文化集市等,让乡愁有寄托,让文化有根基,催生出更具活力的现代文明形态。
凝聚文明认同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纽带,塑造文明秩序则以现代化治理为保障。“高质量党建也引领‘产城人’融合。”永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永炎告诉记者,当地以“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打破行政壁垒,推动社区、园区、厂区实现组织贯通、机制协同、资源整合、服务提质,打造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有效引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夜幕下,五里古街的复合式运营带来了爆棚人气:歌手在街心舞台上献唱,游客走进街旁侨乡名人馆感受华侨儿女心系桑梓的赤子情怀,孩子们争相与提线木偶“题写”的“福”字合影……这人城相宜的一幕幕场景,是如此动人。(记者 潘抒捷 汤海波 通讯员 苏福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