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福州:日溪畲乡绘新景 绿水青山带笑颜
2025-11-26 09:53:03来源:福州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日溪畲乡绘新景 绿水青山带笑颜

  初冬的日溪,层林尽染,硕果盈枝。脐橙如盏盏灯笼,映照着畲乡百姓丰收的喜悦。作为晋安区最偏远的乡镇、福州第二大水源敖江的流经地,日溪乡这片承载着畲族文化与红色记忆的热土,在30年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从补齐短板到全面小康,从守护青绿到“点绿成金”的精彩答卷。

操杆比赛。(日溪乡供图)

  补齐短板 绘就幸福底色

  乡村振兴,民生是根本。过去的日溪偏居一隅,民生难题曾是横亘在发展与幸福之间的“大山”。

  “30年前出趟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要去城里,天不亮就得出发。”日溪乡村民回忆道,一条砂石铺就的羊肠小道是当时全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破局,从路开始。日溪乡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30年接续奋斗,织就了一张总里程达111.8公里的交通网,1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路路畅”。风没亭至坝坑公路、日溪至山秀园公路如同打通了山区发展的大动脉,而东瓦线路面修复、山秀园线隐患整治等工程,则疏通了“毛细血管”,让群众彻底告别了“出行难”。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四好农村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成了串联山区群众新生活的幸福路。

  “以前看个病要跑很远,现在卫生所干净整洁,不出村就能找到医生,心里踏实多了。”村民的感受,是全乡医疗条件改善的缩影。

  日溪乡着力构建“15分钟就医圈”,建成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完成12个村级卫生所标准化改造。同时,通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08%、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支付比例等一套组合拳,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全乡财政收入30年间增长约51.55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清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1%,1428位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些扎实的数据,共同绘就了日溪乡最温暖的幸福底色。

点洋村以91%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绿色屏障。记者 陈暖 摄

  护绿生金 描绘山水新景

  日溪乡的绿,并非一直如此明媚。它曾饱受粗放式采矿之殇,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满目疮痍。

  面对历史的欠账,日溪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投入4000万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同时,深耕“林长制”,治理疫木4559株,让森林覆盖率从82%跃升至92.8%。满目苍翠的群山,已成为日溪最厚重的“绿色家底”。

  水系治理,守护一泓清泉送下游。清澈的桃源溪,是日溪乡水环境蝶变的见证者。日溪乡以“河湖长制度”推动“河湖长治理”,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建成12座智能垃圾分类屋,垃圾减量率达45%。日溪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标准,乡总河长获评“全国优秀河湖长”,河流健康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8。这泓清泉,既是秀美的生态廊道,也是日溪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乡村提质,宜居家园入画来。步入日溪乡点洋村,古朴民居和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春日油菜花金黄、夏季莲叶田田,深秋层林尽染,冬日青红飘香,四季皆景的生态画卷吸引来客流如织。凭借红色资源和绿色农业,点洋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在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上,美丽乡村无疑是最为灵秀传神的一笔。全乡累计投入3.2亿元实施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新建8个文化广场、15公里健身步道,配合“宽带入户”“快递进村”和100%的自来水普及率,让12个行政村旧貌换新颜。乡村不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拥有了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的便捷与品质。

  2024年,日溪乡荣获省级高级版“绿盈乡镇”称号,这是对日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褒奖。

状元廊桥下,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记者 陈暖 摄

  农文旅融合 激活“共富引擎”

  生态美了,家园靓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日溪乡的答案是:深耕农文旅融合,打响特色品牌。

  秋风乍起,日溪村的千亩脐橙园里,果农看着被预定的满树金果,喜上眉梢。日溪乡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田间直播、举办“日溪脐橙节”等,建立“统购统销+电商直播”模式,拓宽销路。

  与此同时,东坪灵芝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和点洋青红酒坊等田园综合体“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群蓬勃兴起,共同托起农民的致富梦。

  每年“三月三”,畲家百年蓝府内歌声嘹亮,海峡两岸的畲族同胞对山盘歌、共品长桌宴、共植“同心榕树”。这一活动已成功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窗口平台。

  文化赋能,畲乡牌“活”起来。乡里投入1200万元修缮畲家百年蓝府,获评全市“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它与提升后的党洋畲族文化长廊、文化广场一起,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旅游升级,全域风景变“钱景”。日溪乡持续举办“丰收节”“农夫集市”等活动,初步孵化形成“大美日溪”品牌,推动日溪峡谷瀑布景区成功创3A级景区。2024年,全乡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

  30载春秋,日溪的山水记下了每一个奋斗的足迹。曾经的偏远山区,如今全面融入“乡约北峰”全域旅游版图,山水秀色、畲家风情、丰收喜悦,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和村民共富的源泉。

  从补齐短板到擦亮底色,再到激活引擎,日溪乡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时代发展的鼓点上。这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壮丽画卷,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最深刻的实践诠释。(记者 朱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