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2019-10-30 15:17:55|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宁化城区(伊世海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方田村幸福院,老人在用餐(刘才恒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淮土镇团结村发展小黄瓜产业助力贫困户增收 (赖全平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宁化河龙贡米产区(黄尉锋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宁化县城东小学(陈建林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石壁镇杨边村美丽乡村建设景象(陈建林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宁化河龙贡米收割场景(罗旺水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经过治理后的宁化水土保持科技园(刘才恒 摄)

宁化深化体制创新 搏击新的航程

  治平畲族乡鸡公岽风电项目(李长金 摄 )

  深秋时节,走进宁化,处处生机盎然,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工业园区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田野山林中,有忙碌的身影和蓬勃的产业;莽莽青山,一片翠绿,让人陶醉其中。

  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宁化县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宁化。

  在机制活方面,宁化县大胆探索、深入体制创新,重点推进社会关心的焦点、政府关心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等一系列改革事项,探索实践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

  “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三全三扶一档”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四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小学打基础、初中练好腰、高中求突破”山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模式、“48字水土流失治理机制”……这些体制创新亮点纷呈,激活了县域发展的一池春水。

  精准脱贫 不落一户

  清晨,宁化济村乡三村,贫困户陈一秀起床查看蜜蜂,前年底,她通过养蜂脱贫,对今后的日子,她很有信心。夜幕降临,在淮土镇的南方牧业有限公司打工的贫困户张清承下班,每月的工资让曾经贫困的家庭越来越宽裕……

  一幕幕变化背后,是宁化县干群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与笃行。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宁化是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针对以往贫困户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2014年,宁化县探索建立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并在全省推广。干部结对帮扶“六个一”“四自问”“六看六抓”等“组合拳”又快又准,大大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

  一场以精准扶贫为关键和重点的脱贫攻坚战役在宁化全面打响。

  为实现摘掉贫困县“帽子”的目标,宁化县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强化保障真扶贫。抓医疗保障,在全面落实省市大病救助、特殊病种精准医疗扶贫叠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对个人承担部分再报销50%。2017年以来,共为2659人兑付医疗叠加保险补助554.7万元。抓教育保障,2016年探索创建了“三全三扶一档”教育扶贫工作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截至2019年9月,帮助33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实现“零保教费”入园,帮扶建档立卡大学生897人次,发放县级助学金653.2万元,累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253笔,金额2350万元,帮助160名建档立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抓住房保障,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搬迁安置6390人,其中,国定贫困2964人、省定贫困915人。同时,对643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抓兜底保障,将因病、因残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政策纳入低保统筹。2019年7月将农村低保标准线从原来的6144元提高至6456元,2019年1—10月共为农村低保对象2234户5276人发放低保金2137.31万元、为特困人员590人发放救助金605.52万元。

  ——扩大增收真脱贫。在村集体收入增收方面,从2017年起,将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增收试点资金2350万元按年化收益率8.4%,投入县城市经营公司、县水电开发公司等国有企业,村年均受益4.2万元;对174个种植烟草的村实施烟叶税返还政策,其中返还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烟叶税每年426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增收6.5万元以上;对自有收入低于5万元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投资收益政策,彻底消除空壳村。农民增收方面,突出发展“两米两茶一稻种”特色产业,带动2000余个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坚持就业培训脱贫一批。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和客家小吃、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两后生”完成学业119人、培训2000余人次。2018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1295人;坚持“托底增收”脱贫一批。针对“无劳动能力、无发展产业”的两无人员,坚持实施土地量化折股、资源资产性收益扶贫。2016年以来,全县实施上述项目196个,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5600余万元,2100余个贫困人口获得分红400余万元,平均每人每年增收600余元。

  截至2018年底,全县210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摘帽退出64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老有所养 少有所学

  宁化县农村老年人口有5.3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84.1%,农村养老形势严峻。

  近年来,宁化县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实践“四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在幸福院过得舒心。在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上,宁化县作典型经验发言。

  宁化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民非组织登记,分两批登记成立38个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场所无人管、不会管、没钱管等问题,实现幸福院管理组织合法化、资金管理规范化。

  在方田村幸福院里,老人过得很舒心。这里实行生活互助化。70岁以下老年人共同结对帮助其他体弱多病老年人,帮助解决劳作、就医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推行用餐互助,贫困户、低保户实行免费午餐。老人娱乐本土化,开展祈剧、木偶戏等传统艺术表演,还有唱山歌、红歌,体验木活字印刷技艺等,让老人其乐融融。老人们还享受到专业社工的服务。县政府安排资金65万元,通过公开招标购买葛藤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服务,重点为方田等4个乡镇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独居对象等高风险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幸福院里习俗文明化。养老服务中心会员每年缴纳10元会费,60岁以上逢十的老人,重阳节由服务中心组织在幸福院集体祝寿。会员每年缴纳1元互助款,会员去世由中心组织追悼仪式。

  如今,这一模式已在16个乡镇推广,幸福院成为老人的“乐园”,到幸福院参加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多。

  老有所养,少有所教。

  近年来,宁化县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要素保障,打造特色名片,完善激励机制,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在发展要素保障上,2016—2018年,县财政投入教育支出分别为4.7亿元、5.14亿元、6.28亿元,分别增长11.29、10.25、22.7个百分点。争取省上改薄资金4953万元、县配套2882万元,建设校舍等6.51万平方米。出台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城区扩容和乡村学校建设,城区新增学校9所、小区幼儿园6个,增加学位13775个;乡镇新改扩建学校4所、独立公办园8所,设学前支教点73个。

  宁化县努力打造“书香”“墨香”两张名片。县里建设“阅读长廊”“书吧”“图书角”800余个。开展“主题阅读”“阅读考级”“经典诵读”和“名著精读”等系列活动。以“互联网+”阅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量人均达38本。在书法名片上,建设书法专用教室36间,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练字20分钟制度。创建省级以上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11所,成为福建首个、全国第5个“国家书法教育示范区”。

  在教育质量上,宁化县深化“适合教育”,探索十二年“一盘棋”发展模式,坚持“小学打基础、初中练好腰、高中求突破”,构建“点链片”三维发展一体化质量体系。即选准“突破点”,在各阶段教育打造龙头学校;打造“教育链”,打造各学段、年段质量衔接过关“教育链”;形成“协作片”,以片区协作共同体等推进城乡质量整体提升。

  宁化县创新“正向激励”机制,出台《葛藤人才行动计划》等系列激励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实行“多教多酬”“优教优酬”“差别考核”等,让老师们的工作劲头更足。

  一系列“组合拳”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15年以来,全县中高考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列,考取“985”“211”院校334人、872人,其中清华、北大有15人。省、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全市初中教育工作会先后在宁化县举行。

  水土治理 青山更绿

  在宁化淮土镇,林木绿意盎然,鸟儿振翅飞翔,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景象,不断展现在人们眼前。

  多年前,宁化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2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4.8%,紫色土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强烈、治理难度大,被列为省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而西部的淮土、石壁等镇则是治理难中之难。

  2012年以来,宁化县推进实施48字水土流失治理方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6.5万亩(其中23.7万亩属于重复治理巩固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占县域总面积比例由2011年的14.8%减少到2018年的9.8%。

  这份沉甸甸的绿色发展成绩单,来之不易。

  治理任务艰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如何破解治理难题?

  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宁化县财政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国有独资水保生态建设公司,带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引进厚德等14家民营企业、培育16户种植大户承包5.1万亩水土流失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开发。

  土地流转、农户入股。探索了水土流失治理与油茶产业相结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将分散承包经营的山地集中转租到村集体,引进承包大户成片治理开发,引导农户以山地、油茶林等入股,实行“确保基数、增产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已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承包水土流失地8.7万亩,石壁、淮土等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已入股农户1.1万户,占总户数的70%以上。

  管住柴刀、以电代柴。对水土流失区农户实施燃料补助工程,引导群众以电代柴,让群众心甘情愿“收起柴刀”,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补助3300万元,相当于使用薪柴5.9万吨,约为7600公顷林地一年的生产量,所保护林地相当于同期完成的水保林面积的3倍。

  ……

  宁化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治理区内的植被覆盖率从65%提高到81%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81%,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宁化奋力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宁化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刘才恒)

  “348”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三步工作法”(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四因四缺分类法”(“四因”即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四缺”即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精准分析致贫原因、“八种帮扶模式”(结对帮扶型、入股分红型、基地托养型、资金互助型、资产盘活型、创业培育型、订单带动型、搬迁改造型)。

  “三全三扶一档”  教育扶贫

  “三全”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理,“三扶”即扶志、扶智、扶助,“一档”即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8字水土流失  治理方针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包干、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