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出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其中,莆田国投云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智慧U站深度体验式智慧便利店项目,以及中电望辰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KOPF阿里国际品牌体验中心项目,双双入选。紧接着,莆田又有3个项目进入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总决赛,包括2个信息消费创新赛项目、1个信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赛项目。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0年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名单中,莆田入围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近年来,莆田从头部培育、业态创新、赋能乡村等方面下功夫,壮大信息消费规模。去年,全市列入跟踪的信息消费平台实现交易额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
头部培育 集群前进
手机端打开“葫芦派”App或微信小程序,就跳出一个商品琳琅满目的界面。首页上端显示助农专区、企业定制、好物推荐等细分板块,并在醒目的位置特别推介“莆田名特优产品”。
以往,许多企业在线下为员工采购福利,时常遇到源头渠道窄、品类选择少、综合成本高等难题。因此,线上市场需求逐渐走强。福建豆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葫芦π(葫芦派)”数字福利商城,为企业福利提供综合性数字解决方案。
福建豆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万介绍,“葫芦π”数字福利商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多样的一线品牌供应商资源,可以与厂家无缝对接,降低商品价格,并实现个性化定制。
福建豆讯科技有限公司为莆田市数字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2020年,该公司获评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2021年获评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2022年成为全市首家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
莆田市工信局软件服务业科负责人傅振宇介绍,为催生一批头部领军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格局,莆田实施优质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据统计,莆田现有信息消费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市4家信息消费企业入选2021年度全省“未来独角兽”企业,7家信息消费企业入选2021年度全省“瞪羚企业”。
业态创新 抢占市场
今年6月,“海丝区块链溯源系统”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有了这个系统,就能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溯源管理,贯穿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渠道物流、终端销售直至真伪查询全过程。”福建海丝木材与木制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志悦说。
“海丝区块链溯源系统”由福建海丝木材与木制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研发,应用于线上交易平台。该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基于原有的家具溯源物理芯片系统,对平台产品的数据进行追溯、确权,从源头上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保障用户权益。
福建海丝木材与木制品交易中心是国内首个以红木原材料、古典家具、艺术品为主要交易品的交易场所。朱志悦介绍,该平台定位为木制品垂直电商,经过多年沉淀,已经集纳了国外原材料基地、跨境贸易、鉴定评估等环节,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供应链。
瞄准行业类信息消费新业态,莆田大力扶持垂直领域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网络支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配套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市列入跟踪的信息消费平台企业67家,累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
数字赋能 助力乡村
“以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为试点,将革命先辈陈国柱的红色传奇故事作为主线,整合各种素材,然后开发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程序。”日前,莆田市云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茂林对记者介绍了正在测试中的全新产品“大美兴山”,通过这个乡村全景游玩项目,游客可以扮演觉醒青年、爱国商人、进步学者等人物,在畅游乡村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当地红色历史文化。
兴山村位于仙游县北部山区,村内分布着12处红色旅游资源点。许茂林介绍,借助AR/VR、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项目正式上线后,将充分激活乡村旅游资源,匹配时下的消费需求,为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和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眼下,乡村发展仍然不均衡、不充分,通过数字化赋能,可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许茂林说,公司开发建设多种平台、场景、服务和应用,以及数字乡村一张图,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莆田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平台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全市新建或改造15个物联网应用基地,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9.43亿元,同比增长21.6%。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莆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莆田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光纤网络,同时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全市所有建制村全部通光纤,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陈荣富 通讯员 曾寅瑜 杨剑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