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夷山:大集人气旺,“赶会”人心暖

人们在武夷山柴头会上选购传统竹制农具。

人们在武夷山柴头会上挑选竹篮。陈颖 摄
2月25日,武夷山迎来一年一度的赶大集活动——柴头会,几百个摊位就地搭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此次活动将持续3天。2月26日,记者走进集市现场,只见各类地摊摆放错落有致,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大家或是挑两件趁手工具,或是选购几株应季苗木,有人做成了小本生意,也有人完成了大单合作。
竹木制品、苗木花卉、民间土特产及各类中草药……集市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品类十分丰富。“为了占个好位置,我一大早就来了。天气暖和了,赶会的人也多。”摊主张记梅笑着说,今年的集市人气格外旺,她带来的地瓜干很快就卖完了,这样红火的生意让她很开心。
柴头会在武夷山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初是每年的春耕春种前提供农资交易的平台,由于传统农耕工具主要为竹木所制,所以被形象地称作“柴头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来自武夷山各个乡镇的农户集聚于此,带着自家生产的木制农具、简易家具、各种农作物种子、自采自制的青草药材和少见的野菜等物品在市集上交流出售。
“那股红火劲儿又回来了,大家对今年的春耕干劲十足。”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赶圩,这次特意带着孩子过来感受集市的烟火气,体验我们小时候的快乐。”来自福州的张先生对记者说。
在西门头清献大道,各类花卉苗木满目葱茏,有茶树、金橘、无花果、葡萄等。现场购销两旺,不少顾客向摊主询问苗木价格及种植方法,商家们热情地向顾客展示、推介自己的苗木。浦城的熊先生每年都会来这里购买果树树苗,今年他又买了枣子、柚子等苗木准备回家种植。
“这个竹篮编得真好啊,可以装茶点,还可以装茶具,这种竹编的手工艺品很有韵味。”在建阳开茶叶店的林女士一行特地来“赶会”,他们对手工编制的小竹篮爱不释手,当场就购买4个。摊主衷大爷告诉记者,他编制竹制品已经20来年,每年柴头会他的手工竹制品都供不应求。
柴头会现场,也有许多年轻面孔。酸枣糕、草莓苗、小木凳……“00后”自媒体从业者衷秋园把大包小包的货物小心装进车里,除了收获了一堆美图,还收获了一大堆“宝贝”。她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这样的市场,来逛逛这烟火气十足的集会,心里很暖。”(见习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李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