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陆地虾工厂”到“海上虾航母” 连江三厘米虾皮“吃”下全国七成市场
连江“虾航母”——“闽连渔冷67575”海上加工船。
茭南村的虾皮加工厂。
向海洋要蛋白,是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眼下,来自深远海的毛虾在连江茭南村上岸,然后加工成虾皮,销往全国市场。福州连江3厘米虾皮“吃”下了全国七成市场。
据了解,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毛虾,是我国海产虾类中最大的虾类资源。毛虾干制后,体小、皮薄,大约三厘米,看起来只有一层皮,故得名虾皮。在福州,虾皮因富含蛋白质、钙元素等营养物质,深受市民喜爱,不仅可以凉拌、做汤、调味,还是制作锅边糊的原料。
近日,记者在茭南村的连兴虾皮加工厂看到,数十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对毛虾进行各种操作——清洗、煮熟、吸水、烘干、筛选、包装,每天产量可达60吨。当虾皮加工完成后,陆续销往各水产市场,最远可到山东等地。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茭南村虾皮年产量达1.5万吨,年产值约8.6亿元,带动500多人就业,产量占到全国的70%。
那么,当地虾皮如何奏响“茭”响乐呢?村民介绍,茭南村拥有100多年虾皮加工历史,虾皮加工厂达40家。凭借独特的加工技术,“茭南虾皮”享誉海内外,入选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与鱼丸、鲍鱼等同为福州特色渔业品牌。
不仅如此,茭南村还把虾皮加工厂搬到海上,向深远海要蛋白。为提高虾皮产量和品质,当地投资建造了一艘“虾航母”——“闽连渔冷67575”海上加工船,系连江首艘、福州第二艘全自动化流水线虾皮加工船,可一次性加工400多吨的虾皮(是全国日加工量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加工生产线)。从一只毛虾到一只虾皮,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比陆地加工厂缩短了24小时。
得益于此,虾皮加工船与捕捞毛虾船队在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协同作业,无需回母港便可完成生产加工,最大程度保留了虾皮的新鲜度。
值得一提的是,茭南村还通过“水产+旅游”“线上+线下”等方式,打响“茭南虾皮”品牌;融入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了平流尾地质公园等网红打卡点,吸引来全国游客,带动虾皮销售,提升了市场影响力。(记者 郑瑞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