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南平延平不断开拓物联网电池“新蓝海”
2024-06-03 10:57:57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姚鹿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南平市延平区依托良好的电池产业基础,不断开拓物联网电池“新蓝海” “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日前,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的南平时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小微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规模生产物联网电池,为延平物联网电池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电池产业是南平市延平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延平区结合原有产业链,抓住电池产业增长新机遇,开拓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AR和VR等领域的物联网电池“新蓝海”。

  目前,延平区拥有物联网电池产业相关企业11家,规上相关企业6家。2023年,延平新引进物联网电池生产企业2家,全年产业产值34.14亿元。

  龙头带动链式集聚

  南平时代项目投资2.07亿元,于2023年9月正式签约落地延平。

  “我们项目购置的LR6、LR03和LR20等高速碱性电池生产线以及锂电池PACK模组组装生产线,采用行业领先技术,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投产后,可年产碱性电池4亿只、锂电池1.2亿只。其中,锂电池主要应用于3C数码产品。”南平时代负责人张树超告诉记者,该项目还配备了电池干壳高速喷涂机,每分钟可喷涂1000只干壳,高于行业标准30%以上。

  同样位于夏道镇的中晟(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延平2023年引进的另一家物联网电池生产企业。中晟新能源电池生产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仓库、检测及实验室、研发中心和自动化锂电池生产线等。目前,该项目已经正式投产,预计可年产锂电池2亿只,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

  延平有良好的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南孚电池是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其碱性电池占中国市场份额超过80%,产销量位列亚洲第一。区内还有瑞晟科技、华孚电器、诚孚彩印、鑫东来科技等一批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南平时代和中晟的负责人一致表示,原有的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和品牌集聚效应,是吸引其项目落地延平的重要因素。

  “目前,南孚电池正在积极向物联网电池领域拓展。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市打造重点产业链部署要求,围绕链主企业南孚电池,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体系,不断推动物联网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抱团式’聚集。”延平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2024年以来,延平还以中晟正式投产为契机,邀请正负极材料生产和电池行业成套设备供应商,进行专场招商推介,致力于形成“链主企业—产业链成长型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要素支撑产业发展

  “2023年9月落地,现在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这样惊人的速度,居然在我们中晟新能源电池生产项目上发生了!”中晟负责人郭帅点赞道。据悉,项目从2023年10月开始建设,12月就顺利收尾,年前进行生产设备调试。

  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务,中晟新能源电池生产项目得以快速建成投产。“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用电,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为我们办理扩容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了中间跑腿的环节。扩容后,我们的生产线也跟上了订单需求。”郭帅说。

  为了吸引优质物联网电池企业落地,延平还积极搭建物联网电池产业平台。目前,南平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物联网电池产业园面积约500亩,配有标准厂房、综合大楼、公共研发平台和产品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产业园一期3万平方米和二期1.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交付使用。

  “除了南平工业园区、大横产业园、炉下产业园等现有工业平台,围绕物联网电池产业布局,我们将进一步盘活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厂房资源,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延平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平工业园区成立了首期3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专门扶持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得益于该政策,更多物联网电池产业项目加速落地。

  电池生产是个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搭平台和强服务之后,如何助力产业发展行稳致远?郭帅告诉记者,中晟针对产业科研,正在下一盘“大棋”。

  “我们已建成项目配套实验室和科研中心。目前,正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行洽谈,计划合作建立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主要研究正负极和电解液等电池核心材料。”郭帅表示,在建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基础上,还将筹划打造国家级实验室,进一步用科研力量,辐射带动周边物联网电池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对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平技师学院等院校,强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实践基地,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为延平物联网电池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延平区工信局主要负责人说。(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卫金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