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瓯:文旅融合点亮古城魅力
国庆期间,在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看见建州”——建瓯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宣传月活动人气高涨。借助省会平台,建瓯开展精准展销,加强建州美食和产业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示千年建州古城格局、文化体系、生态资源,让福州市民游客全面感受千年建州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
此次活动不仅设有建瓯茶、竹、酒、美食等建州文化展览,还举行了茶、酒、笋、竹等专场品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的同时发出赞叹:“原来只知道福州,今天才知道福建的‘建’是‘建州’!”“今天在这里逛了逛,发现建瓯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建瓯走走。”……
此次“在福州·看见建州”,是两地的深厚渊源使然。一江奔腾,串起两座城——福州和建州。从福州、建州各取一个字,历史上便有了“福建”。从1000多年前的唐朝一路携手走来,“福”与“建”紧紧相依。此次福州与建州在三坊七巷的再次“牵手”,定将碰撞出许多奇妙的火花。
福州三坊七巷活动人声鼎沸,建瓯市建州古城景区也热闹非凡。
在古色古香的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场以“万象建州奇幻梦”为主题的沉浸式IP大秀及IP延展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建州挑幡、挑花担巡游、烟花瀑布和火壶表演等非遗项目,为景区带来极高的热度。光饼、东游芋饺、板鸭、锥栗、扁肉等建瓯特色美食悉数登场,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舌尖盛宴”。据统计,国庆假期前5日,该街区游客流量达15万人次。
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建瓯古城保护开发的样板项目,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州古城的核心景点。今年春节、“五一”、中秋期间,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成为南平文化旅游的又一爆点。国庆节前夕,街区以其极具建州特色的风貌格局,成了首届“建州杯”微短剧大赛的重要取景地。
9月中旬,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的导师和学生们会聚建瓯,围绕建瓯“一座城、一根竹、一片叶、一瓶酒、一张网”5个主题进行创作。选手在导师和专家指导下,以建瓯自然人文风貌为背景,就地完成微视频的取景与摄制工作。他们精心创作的《命里家乡》《幡》《一衣带水》等11件作品,精彩呈现千年建州的古城、古街历史自然风貌,同时也生动记录挑幡、北苑贡茶、建州味道等本土人文影像,为建瓯开辟“短剧+文旅”发展新赛道、把“建”文化打造成城市名片,提供一次有益尝试。
由文旅部公共服务司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的“千年建州 乐享小松”丰收嘉年华暨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湖头村示范展示活动,为建瓯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既有传统戏曲的悠扬唱腔,又有现代歌舞的热烈节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融合建瓯茶文化、朱子文化、竹元素等特色文化,展现了建州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生动展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加持下,建瓯迎来了一波波旅游高峰,开启了文旅“逆袭”之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城市IP知名度持续提升,建州古城景区在短视频平台“南平城市观光人气榜”上跃居第一;吸引了来自福州、厦门、江浙等地的大量年轻游客,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多家酒店住宿率连续数日达100%;预计今年1—9月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在去年增长50%的基础上,仍将保持20%以上高增长。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建瓯经济增长凝聚了新的动力,也让千年建州古城格局、文化体系、生态资源得以全方位呈现,更让福建人找到了“福”文化的另一半——“建”文化。
古城不老,文脉长存。近年来,建瓯市委、市政府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实施“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了建州古城保护活化工程,高标准谋划推进12个、总投资48.5亿元的古城保护开发项目,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仓长路老街和文公祖庙、五经博士府、建州博物馆等项目完成修缮修复,并于去年9月陆续开放。今年,建安书院、东岳庙、文庙等6个一期项目将完成;符山片区保护与活化项目、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二期项目全面启动。接下来,建瓯将着眼于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4A级景区,培育建州古城美食游,让文旅产业成为建瓯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表示:“当前,建瓯正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瓯将持续高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奏响新时代‘福’文化与‘建’文化相融并进新乐章。”(叶秋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