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平潭:围绕优势资源 做强招商引资“磁场”
2025-03-28 10:16:32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拼招式 拼服务 拼乡情 平潭做强招商引资“磁场”

  3月25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投促委分别与实验区老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宋锦记海洋科技食品加工园项目,与平潭岚麒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蓝眼泪自然生态反应研究中心和全景体验馆项目。其中,后者总投资约1000万元,计划在各大景区、商场等游客聚集区域建设蓝眼泪展示体验馆及研究中心,打造集蓝眼泪观赏展示、互动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IP文旅平台。

  这是平潭做强招商引资“磁场”的一个缩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突破在招商。平潭围绕海洋、旅游等优势资源,谋项目、忙签约、办活动,全力以赴拼出招商引资新天地。去年,平潭共签约8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1.58亿元。

  拼招式:打好特色产业牌

  2月,在202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新春恳谈会上,海峡空天体验项目、清辰滨海高端酒店及康养综合体项目等2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60.42亿元。签约项目不仅涵盖文旅、海运等平潭传统优势产业,还囊括了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与平潭的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这些项目为何花落平潭?

  “我们追求精准招商,精挑细选、有的放矢。”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徐顼说,去年以来,平潭紧密结合四大经济精确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并筛选出高端海工装备、海洋风电核心零配件、游艇旅游产业等一批优质项目,定向抛出橄榄枝,不断提高全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能力。

  风是平潭的宝贝。眼下,实验区首个海缆生产基地——起帆平潭海缆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平潭起帆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骏介绍,项目落地后将从芬兰引进先进电缆制造设备,为福建省及周边区域的深远海风电力输送提供有益借鉴。

  与此同时,平潭还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招商引资杠杆作用,引导区属国企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打造“基金+基地+产业”的长效化招商及孵化模式,资金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思路变了,招式优化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更上层楼。2024年,平潭依托各产业链策划项目105个,策划总投资404.87亿元。

  拼服务:做贴心“店小二”

  欲引金凤,必先筑巢。平潭着眼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全心全意当好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

  近日,记者在金井片区的蔻蒂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香水工厂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其智能化香水生产基地已相继完成甲类厂房、仓库主体封顶。

  “实验区投促委提供了全周期管家式服务,助力项目建设。”该公司董事长许旺勇点赞说,企业不仅高效完成海关备案等前期工作,更成功牵手国际行业巨头,将于今年5月联合亮相上海美博会,为平潭香氛产业叩开国际高端市场大门。

  “得益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好服务,平潭全季酒店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半个多月。”项目运营方、福建博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鼎说,“酒店设有145间客房,于去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今年春节期间几乎天天满房。”

  放眼平潭,一个“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逐步构建起“商务楼宇全覆盖、数据分析全方位、服务企业全周期、问需解决全闭环”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政企沟通交流,精准破解企业融资、用地等堵点,实现政策兑现与要素保障双提速。

  拼乡情:促进岚商回归

  打好亲情牌,下活招商棋。上门拜访、会见恳谈、视频洽谈……近年来,平潭持续推进岚商回归,呼吁在外岚商“凤还巢”。

  新春伊始,在外发展多年的岚商林正龙再次回到家乡,与平潭签订了京辉酒店项目。目前,项目一期正火热施工中,力争第二季度对外营业。“近年来,平潭‘软硬件’飞速提升,作为一名‘平潭郎’,我很荣幸能回乡发展。”林正龙说。

  早在2018年12月,平潭就首次召开岚商回归创业大会,正式启动“岚商回归创业工程”。此后,当地接连发布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岚籍企业家返乡兴业。

  来自家乡的真诚邀请,得到游子们的热烈响应,一批又一批“金娃娃”加速落地。据统计,平潭去年以来共签约30个岚商项目,总投资超55亿元。

  占地42亩的平潭隧道机械产业园是“岚商回归创业工程”重点项目,由锦鸡实业集团(平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搭建全国首个隧道机械“线上+线下”展贸平台,目前正在大力建设研发车间、展销中心、隧道文化博览馆等功能区。公司董事长林国华说:“我们打算引入超30家企业入驻,形成涵盖主机厂、零配件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的完整生态圈,进一步打响平潭‘隧道之乡’的美名。”(张哲昊 刘宇捷 郭雅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