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侨为桥 产业赋能 扬帆出海 南安加快推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
清明无客不思家。正值侨亲思乡返乡之际,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暨泉州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南安市积极组织返乡侨亲及贸易采购商、电商107名代表参与,共达成南安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菲律宾百盛跨境电商基地等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37亿元,收获满满。
近年来,南安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从侨商资源、产业赋能与扬帆出海三向发力,加快推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2024年,该市外贸进出口创下历史新高225.3亿元,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34亿元,同比增长6.3%。
以侨为桥 链接全球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南安拥有近400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如何进一步凝“侨”心聚“侨”力,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日前,南安举行的侨商跨境出海专场对接会暨走进产业带活动给出了答案。侨亲代表们先后到南安外贸集聚区、南安家居建材数字化展销中心等地参观调研,实地了解南安“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产业布局等情况,活动达成意向订单12亿元。
“我市聚焦联侨、助侨、惠侨三方面,进一步激活侨商资源。通过20家经济类行业协会和74家异地商会,打造对外交流重要平台——南商产销联盟,共收录代表性南安籍企业986家、主要产品信息近5000款,现已促成互动协作项目签约120余个。”南安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创新“国企+协会+侨商”模式,三方联合率先在菲律宾设立新型海外仓,目前共建成泰国、韩国等8个海外仓,印尼机械展销中心也即将完工,而未来还将在东南亚、中东等地打造8个以上公共海外仓,形成集群效应。届时,南安将通过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海丝新材集采平台等对外平台,联通阿联酋南安建材展销中心等国内外展销平台、2万多个销售网点以及16个公共海外仓将构成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可进一步推动南安优品“出海”,吸引海外乡贤回归创业。
与此同时,南安通过一系列举措为侨商提供暖心服务,成立青商创投服务中心,举办首届青商招商恳谈会,建立完善的招商大使(顾问)引荐机制,在全省率先研发出工程建设项目智慧导办平台。今年以来,该市已有23个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总投资约182亿元。
产业赋能 “四链”融合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浓浓的乡情,吸引侨亲投资的还有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2位、工业产值近5000亿元的南安产业。
今年开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在南安召开。一段时间以来,该市深入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围绕打造智能家居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产业链方面,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按照“1个主导产业、1家链主企业、若干个产业园”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国有企业+专业运营商+行业协会”多种组合模式,连片打造水暖卫浴阀门和石材智造两大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创新链方面,创新“高校+政府+龙头+园区”产学研合作模式,引进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2家大院大所,以及水暖洁具、石材陶瓷两大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转化落地26个产学研成果,近三年技改投资年均超百亿元;资金链方面,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推行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红黑榜”等制度,近三年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57亿元、转续贷208亿元;人才链方面,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建立健全“1+7+N”人才政策体系,形成“引进—培养—服务—激励”全链条闭环。
扬帆出海 内外联动
近日,南安市“扬帆出海 再下南洋”指挥部正式揭牌,这意味着该市在布局全球商业新版图、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上达到新的高度。
全省首个外贸集聚区、全国首个县域对讲机出海中东方案、全省首个县域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针对性扶持方案、全省首个建材品牌出海广告战略……2024年,南安市外贸进出口创下历史新高,成绩的背后是结合时势、及时出台的配套政策。该市商务局外贸外经科负责人介绍道:“我市以精准施策稳外贸外资,通过‘扬帆出海,再下南洋’行动为引领,搭建‘行业协会+国际展会+企业’,布局全球市场,开展对讲机中东专项行动,率先在印尼投放‘买建材到中国南安’,打造菲律宾全链路出海渠道,组织23个经贸交流团赴海外抢订单、拓市场,7家企业通过AEO认证,实际利用外资5060万美元。”
内贸市场基础大盘同样活力满满,南安市以“福见南安”为主题,成功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季,创新推出“购车锦鲤月月抽”活动形式,发行成功卡,推动新能源汽贸城零碳街区、成功街建设,新建成品牌酒店9家;出台泉州首个会展业扶持政策,“农订会”获评中国十佳优秀特色展会,成功举办首届通信应急博览会以及南安市“四链”融合及内外贸一体化系列活动,打造水暖泵阀暨消防器材交易会等各类专业展会。(黄志鑫 黄钊伟 黄丽琼 李雅蓉 黄星火)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