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泉州泉港:执笔深耕沃野间 点“绿”成金焕新颜
2025-05-14 10:42:59来源:泉州晚报编辑:尹小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泉港:执笔深耕沃野间 点“绿”成金焕新颜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村庄焕然一新、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近年来,泉港区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总方向,深学笃行“千万工程”宝贵经验,以龙头企业培育为强劲引擎,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精描生态底色,雕琢美丽乡村容颜,全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聚产业

  乡村发展劲头足

  “五一”小长假期间,涂岭镇秀溪村甜蜜经济发展势头正旺,只见溪客小院里坐满了前来围炉煮茶的游客,不远处的枇杷采摘基地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秀溪村大力发展以枇杷、甘蔗、草莓等为主的“甜蜜产业”,成功打响了“甜美秀溪”品牌。

  在涂岭泗洲老茶场,“茶叶+土鸡”奏响产业融合新曲。漫山遍野的茶园绿意盎然,村民们采用生态种植方式,精心培育优质茶叶,融入林间土鸡散养模式,不仅减少杂草生长和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也提高了土壤的松软度。而土鸡和土鸡蛋通过“茶园+土鸡”的组合营销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茶叶与土鸡产业相互促进,实现“1+1>2”的融合发展,为村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在界山镇槐山村,“品牌+农场+农户”发展模式活力尽显。承包户成立小山生态农场,推行现代化养殖,统一提供鹅苗、饲料与养殖技术,引导农户们积极参与养殖,最后由农场负责统一收购、加工与销售。农场通过品牌效应,使鹅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带动周边数百农户稳定增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引擎。

  从“甜蜜产业”到“茶叶+土鸡”融合,再到“品牌+农场+农户”的鹅产业模式,泉港区各村正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提升行动,举办斗鱼节、枇杷节、红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加快宣传、挖掘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字号”品牌,培育市级以上优质农民合作社3家,新增2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3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等;重磅推出“福寿宴”和108道珍馐美食,斩获泉州山海厨王争霸赛名厨、名店、名菜、名小吃“新四名”大满贯。

  强化项目引领。该区依托东部蓝色滨海和西部绿色农业两条“经济带”,规划坝头溪沿线粮食生产、涂岭界山生态蔬果及畜禽基地、沿海乡镇水产养殖等三大功能12个主要生产片区,引导特色现代农业聚合发展。其中,全省单体最大的470万羽现代设施蛋鸡项目落地该区,天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科山海藻水产品加工线等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近亿元的标准化机械化牲畜定点屠宰加工厂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6月底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整村貌

  宜居底色更鲜亮

  当暮色渐染山峦,前黄镇后张村80盏太阳能路灯如星火次第绽放,暖黄色的光晕铺满村道小巷。曾经夜幕降临时漆黑寂静的村落,如今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老人摇扇闲谈的话语,在路灯下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乡村夜曲。“以前摸黑走路总怕摔跤,现在外面亮堂堂的,晚上出门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张平珍站在新落成的路灯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温暖的灯光背后,是乡贤反哺桑梓的深情。为解决夜间照明难题,后张村“两委”在走访20余位村民征集意见后,启动路灯亮化工程。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出资购置太阳能路灯,用实际行动照亮村民回家的路。

  以路灯亮化工程为契机,后张村同步推进“白改黑”道路建设,全力打造便捷畅通、农旅融合的乡村道路网络。近年来,村里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设光伏发电工程、多功能运动场、太阳能路灯、休闲公园、自来水工程等基础设施。

  “路灯不仅驱散了黑夜,更点燃了大家共建家园的热情,如今村民们都能以主人翁姿态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自发捐款捐物超100万元,还主动拆除29座鸡舍鸭舍,并认领养护绿植面积1000平方米。”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治介绍,凭借人人共建和美乡村热潮,后张村连续三年在全市卫生考评中稳居榜首。

  后张村的蜕变,正是全区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泉港区聚焦人居环境、村庄风貌、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样板示范等五大领域,系统推进20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从水电管网改造到公共空间整治,从道路硬化到村庄清洁行动,一项项惠民工程落地见效,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跃居全市第三。

  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面,该区也创新性地实施“串点连线成片”策略,将部门示范项目、财政奖补资金与示范创建深度融合,通过示范村梯次创建、示范镇整镇推进、田园风光示范片区融合发展三大行动,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拔节生长,成为服务周边群众的区域中心。其中峰尾镇、前黄镇入选市级“五好”乡镇名单,坝头溪田园风光片区在市级考评中斩获佳绩;省级休闲乡村等5项省级以上荣誉花落该区,11个案例入选省级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优秀范例。

  育人才

  提质增效动力强

  近日,泉港区组织开展农残限量专题培训活动,吸引了全区各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资门店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收购商等120多人参训。

  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由农业领域资深专家以直播的形式远程授课,围绕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最新农残检测技术、科学用药与农残防控等内容展开讲解。线下由实践操作环节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快速检测农残的方法和流程,参训人员积极参与操作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农残检测技能。

  “这次培训太实用了!不仅让我清楚了解到农残限量的具体标准,还学会了如何在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残超标,对我们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优质品牌很有帮助。”种植大户柯友来在培训结束后表示。

  一直以来,泉港区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通过开展组织“移动课堂”“理论授课+田间实操”双轨教学、“项目化”实践等方式,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延伸至45个行政村,建成3个县级培训基地、15个特色产业教学点,构建起“县级培训基地—镇级实训基地—村级教学点—田间课堂”四级网络,形成“专家讲理论、基地练技能、农户传经验”的立体化学习模式。

  截至目前,该区全年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16场次,组织农户实地观摩智能温室、特色种苗培育等9项技术应用场景;累计培育“新农人”445人、省级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2人、高素质农民1341人,形成“以智提质、以产带富”的乡村振兴新范式。(陈嘉纬 肖琼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