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屏南县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产值达4.7亿元,带动1.2万农户增收致富——靠山吃山,让山林越吃越丰茂
蝉鸣未起,屏南县长桥镇的山林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农户陈白妹挎着竹篓钻进毛竹林,一边轻拂金线莲的紫纹叶片,一边对记者介绍:“这叶子上的金线可是宝贝。种植金线莲经济收入高,还比种茶树菇省心。”
在毛竹林中套种金线莲等作物,当地人管这叫“借林生金”。全县178万亩林地中,近三成铺开立体种养画卷:毛竹林下金线莲舒展,松树蔸上茯苓暗长,阔叶树丛中山苍子飘香……
而今,林下经济正成为屏南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屏南拥有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15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0家,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73万亩,产值4.7亿元,带动农户1.2万人。
青山生金
林下经济激活生态资源价值
今年60多岁的村民陈石还记得,10年前的屏南人秉持“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清晨砍树,晌午运材,傍晚数着钞票回家,曾是当地最质朴的生存逻辑。
然而,生态危机开始出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更是雪上加霜。林业站的广播昼夜循环警示:“病树蔸必须焚烧。”陈石深刻意识到:斧头砍断的不仅是竹木,更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
随后,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带着菌种箱进山,在松树蔸上示范种植茯苓。当菌丝在树皮下悄然蔓延,陈石半信半疑地承包了半亩试验田。次年,拳头大的茯苓破土而出,以每亩4000元的产值刷新了他的认知——这相当于卖毛竹收入的两倍。
更令人震撼的蜕变发生在竹林深处。2023年,屏南山谷里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林木金带陈石钻进前里坪村的仿野生基地,只见腐竹叶铺就的温床上,金线莲舒展着鎏金叶脉,像给竹林绣上了金边。
“菌丝分解竹叶提供养分,土壤肥力提升使毛竹增产15%。”陈石算了一笔账,种金线莲每亩年收入3万元,还能使毛竹增产15%,生态农业的复合效益远超传统林业。“原来真正的‘靠山吃山’,是让山林越吃越丰茂!”
如今,陈石成了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土专家。去年冬至,他的儿子用直播卖茯苓面膜挣的钱,给老宅换了仿古青瓦。
这种循环智慧,在屏南呈现万千形态。
天星山公司的伐木迹地上,工人正给残留松树蔸接种茯苓菌。“不断根栽培法能让菌丝沿根系延伸,亩产超传统种植的3倍。”技术员托起一个1.5公斤重的茯苓展示道。这些曾让林农头疼的树蔸,如今亩产值突破5万元,更让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链条被斩断。
山林的馈赠藏在细节里。
甘棠乡的山苍子基地,“玲珑1号”新品种在晨露中舒展枝叶;岩后村的铁皮石斛攀附古树而生;双溪镇的赤松茸在锥栗林下攒动……
政策的风向标始终指向生态富民。5年来,屏南投入730万元资金奖补林下经济。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4.7亿元,1.2万农户人均增收超万元。
产业成链
科技与市场驱动可持续发展
当1.2万农户人均增收万元的账本写满生态红利,新的命题已然浮现:如何让林下经济铺展成“风景”?如何让金线莲织就全产业链的宏图?
记者眼前这片青山给出的答案,既藏在菌丝缠绕的茯苓面膜里,也隐于山苍子精油的数字化溯源体系中。
斜阳照进天星山公司的车间,茯苓丁在传送带上翻滚。负责人倪小淋拈起一片茯苓卷介绍:“现在,深加工产品可以产生3倍溢价。”隔壁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调试茯苓面膜的乳化参数,玻璃器皿折射出产业链延伸的光谱。
这场蜕变始于5年前的困境。当首批茯苓菌种因保湿不当大批死亡时,科研团队带着“定位定型高产法”踏进山林。他们在松树蔸上划出菌丝生长区,用GPS标记每个接种点,让亩产突破800公斤。
如今企业的SC车间里,茯苓酥的烘焙香气与菌种房的木屑清香交织,40座标准化菌房昼夜运转,3件专利证书在展厅泛着光。
在灯火常明的屏南山苍子科技小院,科研团队正在攻关种苗雌雄分离技术。试管中的组培苗抽出新芽,LED光照模拟着林间晨曦。“种苗雌雄分离后,亩产量可提升20%。”技术员一边介绍,一边调整着营养液配比。一旁的精油提取车间里,山苍子的精华飘香四溢。去年开发的5款山苍子深加工产品,现已进驻长三角商超。
市场的触角还在云端延伸。黑栗子合作社的直播间里,地理标志产品“屏南赤松茸”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林翠花对着镜头掰开菌伞,介绍道:“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锁住九成营养,煮汤鲜过野生菌。”在当地电商服务中心,20个村级站点将茯苓面、金线莲茶发往全国各地,去年网销额达数百万元。
文旅融合的蓝图也在舒展。金线莲观光园里,研学团队跟着药师辨识药材;森林康养基地的步道旁,茯苓栽培体验区排起长队。民宿主人王明桃沏上山苍子花茶:“客人最爱买我们的伴手礼盒,去年光是精油皂就卖了3000块。”
当每天最后一辆冷链车驶出屏南,星光照亮科技小院的试验田;当菌丝在培养皿中悄然蔓延,当山苍子的新苗在营养土里扎根,这片青山孕育的产业链正以生生不息的姿态,书写着“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当代寓言。(见习记者 庄然 通讯员 甘叶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