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泉州洛江: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塑造泉州世遗形象
2025-06-24 16:11: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动手设计制作手工创意、宣传视频等作品,宣传泉州世遗名城和闽南文化,我对环保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由原来很抽象的认识,变得更具体更形象化了。”近日,在泉州洛江区举行的“垃圾分类小卫士”综合实践成果表彰会上,获一等奖的洛江区实验小学学生陈婧媛深有感触地说。

泉州洛江: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塑造泉州世遗形象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624150809

创意作品“牡蛎古厝”

  泉州独有的风景老君岩,红砖瓦墙房建筑,蟳埔簪花......这些泉州元素与现代垃圾分类理念结合,通过艺术创作唤醒环保意识。陈婧媛的创意设计作品“齿轮联动垃圾分类站”,以废弃纸箱、小木棍、卡纸、绳子、彩虹圈为材料,将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再利用。作品通过手动转动齿轮的方式将垃圾分类,通过转盘旋转的离心力将不同重量的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传达出“垃圾利用好了也是资源”的道理,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风尚”。

  洛江区双阳中心幼儿园小朋友陈文煊的作品“牡蛎古厝”,则以泉州传统建筑“牡蛎厝”为灵感载体,用废弃牡蛎壳点缀闽南古厝,将闽南特色建筑文化与现代垃圾分类理念巧妙融合,通过艺术创作唤醒环保意识,传承地域文化记忆。“牡蛎厝”是泉州沿海地区特有的生态民居,先民利用牡蛎壳坚硬耐腐、防潮隔音的特性筑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作品以此为隐喻,将垃圾分类视为新时代“变废为宝”的生态实践,用传统智慧映照现代环保需求,传递“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理念。作品不仅是闽南文化的微型缩影,更是对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视觉诠释,旨在呼吁公众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灵感,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家园。

泉州洛江: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塑造泉州世遗形象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624150819

学生创意作品吸引众多观者

  为推动校园垃圾分类与泉州世界遗产保护、乡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今年3月初,洛江区教育局和洛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办,发起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小卫士”综合实践成果评选活动。该活动以“守护世遗底色,童创绿色未来”为主题,由洛江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将垃圾分类结合泉州世遗景点、闽南文化宣传,制作手工创意、手抄报、研究报告、宣传视频等形式的作品参加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区34所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响应,同学们全员参与,提交了495件优秀作品。经学校推荐、专业评审和公示,共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4个、优秀实践成果一等奖48个、二等奖76个、三等奖107个。“这些成果,生动地展现了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许多作品巧妙融入了闽南文化、世遗元素,如用非遗技艺改造废旧物品、设计社区垃圾分类优化方案等,既彰显了地域特色,又赋予了环保行动文化内涵。”洛江区教育局局长王炜煌说。

  洛江区城管局领导高度肯定“垃圾分类小卫士”综合实践的现实意义,认为让学生动手设计垃圾分类创意宣传作品,用艺术演绎垃圾分类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希望这一活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社会,从理念转化为更广泛的绿色环保行动。

  洛江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七级职员何妹介绍,学生递交的每一份作品,都饱含着大家的热情与创意:手工创意里藏着巧思,手抄报中绘满希望,研究报告里凝结智慧,宣传视频中传递信念。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作品巧妙融入了泉州相关文化元素,用非遗技艺改造废旧物品,为社区设计垃圾分类优化方案。何妹表示,洛江各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将环保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为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绿色城市建设注入年轻力量,让更多青少年用行动守护世遗之美、家园之净,争做生态文明的小使者。(文/图 刘益清 吴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