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成立——筑链强基 智创未来
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首批入驻单位签约。记者 池远 摄
6月30日,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成立仪式暨游戏产业发展交流活动,在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举办。瞄准游戏产业这一战略新支点,鼓楼搭建创新载体,发布千万级扶持政策,携手高校、协会、金融机构及50余家游戏企业代表,共同点燃福州数字文体融合的新引擎,为游戏企业锻造从研发到出海的“黄金跑道”。
何以落地鼓楼?
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位于福州软件园C区,以“服务全链条、赋能新生态”为核心,致力于构建集游戏出版、游戏研发、电竞赛事、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游戏出海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为什么在鼓楼成立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
众所周知,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鼓楼区作为数字福建建设示范区,是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最早的县区之一。大量的游戏企业,乘着数字东风,早早在鼓楼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素有游戏产业“黄埔军校”之称的网龙公司,千禧之交就在温泉支路851大楼开启了创业之路;福州软件园动漫游戏产业基地,集聚富春科技、天之谷等50多家游戏动漫相关企业;曼奇立德、龙腾简合等企业秉承“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瞄准本土化赋能、国际化出海等领域率先试水、快速崛起……
这些游戏基因,正是鼓楼区发展游戏产业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鼓楼区城投集团董事长张辉介绍,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打造“1窗口+6平台”运营模式,设立一个综合服务窗口为游戏企业提供政策指引、注册申报、游戏出版辅导等政务服务,建设游戏出版辅导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培育平台、法务服务咨询平台、游戏金融服务平台、游戏出海服务平台,为游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我了解到今年很多人才选择回福州创业,中心的成立对初创型中小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可以让游戏企业更专注地开发产品、拓展市场。”福州蓝琥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刘用锵说。
鼓楼有何作为?
《鼓楼区促进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在现场发布,推出四个方面九条措施,打出“政策指导+资源整合+行业赋能”组合拳。
“政策扶持对象不仅涵盖了规上游戏企业,还包括中小微游戏企业及初创企业等,年度预算资金1000万元,全方位助力行业发展。”鼓楼区副区长余宁辛说。
激励优秀原创作品方面,主要从申报版号和研发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对已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版号后首次在境内正式上线的原创游戏,每款游戏分别给予研发企业、运营企业一次性20万元奖励。
引导游戏产业集聚方面,支持运营方通过租金优惠等方式招引游戏企业入驻,并予以50%补贴。针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台青游戏企业,给予最高100平方米的场所租金补贴。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重点鼓励多业态联动。比如,经官方授权加入鼓楼特色文化实现联动且正式上线的原创游戏产品,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丰富产业要素供给方面,通过算力、金融、鼓楼区直通车服务重点企业、人才等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新老政策的集成效能。
政策东风劲吹,资源高效聚合,全链条服务体系吸引多元产业力量汇聚。
当天,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与高校、产业协会、游戏企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向中心授予“榕台数字文体交流基地”牌匾。
鼓楼往何处去?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在多重利好刺激下,国内游戏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福州如何突围?
“游戏除了传统娱乐属性外,还承载科技创新、文化输出、新消费引擎等功能。”网龙网络公司政府关系与合规管理高级总监吴冬华表示,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的成立,将扩大福州乃至福建游戏行业在全国的声量。他希望能通过中心筑链强基,不断延长游戏产业价值链条,拓展带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
福建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秘书长鲍永芳指出,福州的游戏产业起步早,老牌大厂和新锐力量集聚,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如今,福州市、鼓楼区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为游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接下来,希望在政策上加大宣传,做好申领引导,让政策兑现更便利;在服务上整合资源,更加关注初创型企业,助力其“爬坡过坎”。
为了让每一个游戏梦想都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鼓楼将充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实体根基稳固、创新活力迸发、应用场景丰富等独特优势,推动游戏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持续做优产业生态,升级建设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基地、闽台融合视听产业园等产业创新综合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落实“四通四到”机制,用好服务企业直通车、“一线处置”等特色机制做法;持续强化金融赋能,引导朱紫坊基金港千亿基金投向游戏及相关产业,实现资本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