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活创新基因 护航产业升级 专利预审助力泉州纺织行业跑出“加速度”
佶龙机械生产车间
鑫铭鞋材研发中心
海峡科创研发实验室
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重要指示的征程中,泉州以澎湃的创新动能与坚实的实践步伐,充分发挥“全省首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的城市”的基础优势,紧扣产业转型升级脉搏,让专利预审服务成为企业创新的“加速器”,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围—专利护航—市场占领”的良性循环,为构建全国产业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我市纺织行业通过创新实践,建设专利预审快速通道点燃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引擎”。
防滑技术“攀登者”的全球专利布局战
“户外运动安全的核心在于足下毫厘之间。”晋江鑫铭鞋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飞铭的这句话,道破了鞋底防滑技术的重要性。
面对传统防滑装备场景适应性差、功能模块固化的行业痛点,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2年内完成三代鞋底防滑技术迭代:从第一代可翻转钢爪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到第二代360度旋转抓地系统的场景适配突破,最终在第三代实现自适应伸缩钢钉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使鞋底在干燥、湿滑、冰雪等6种复杂路况下的防滑性能提升超60%。这种“一鞋走天下”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户外爱好者频繁换鞋的痛点,更突破了户外安全装备领域地形自适应技术的国际壁垒。
在这场技术攻坚中,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泉州保护中心”)扮演了“加速引擎”的关键角色:通过“预审员+发明人+代理人”三方会诊机制,对企业的7件核心专利进行“靶向优化”,最终实现100%授权率,授权周期缩短90%。更关键的是,指导企业以国内授权专利为跳板,在海外提出PPH(专利审查高速路)请求,推动其在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完成专利布局,为产品和技术出海筑牢保障。凭借这些“专利护甲”,该企业快速占领市场,相关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其自主研发的防滑鞋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指定供应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专利预审服务如同“创新高铁”,让中国企业得以用国际规则守护自主技术,在攀登产业高地的路上每一步都踏得坚实。鑫铭鞋材的案例生动展现了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专利布局实现技术增值的发展路径,其“场景驱动创新”的研发理念为户外防护装备行业树立转型范本,并将持续引领全球功能性鞋底技术革新浪潮。
印花机“独门秘技”背后的专利转化密码
在纺织印染行业,“间歇式运动”导致的印花断续问题困扰企业多年。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从传动轴同步性中找到了突破口:通过双电机协同驱动与同步带轮创新设计,让圆网印花单元在导带静止时仍能持续平移,破解了行业“卡脖子”难题。这种看似简单的机械创新,背后却是佶龙团队20多年专注纺织印染设备制造的技术沉淀。
泉州保护中心敏锐捕捉到这项技术的产业价值,为其量身定制预审方案:一方面,精准划定权利要求范围,避免“大而空”的表述影响专利稳定性;另一方面,开辟快速通道,使专利授权周期从常规的18个月压缩至58天。快速预审服务缩短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创新价值变现的“最后一公里”。授权后的“JL6188型圆网印花机”迅速打开市场,3台设备创收430万元,投入生产使用后,用户反馈使用至今稳定可靠,其成果转化运用丰富了印花机市场品种,满足了不同印染企业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印染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项专利成为佶龙机械转型的“金钥匙”,其圆网印花机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排名第一,还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均拥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目前,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有效专利191项。
一把伞的绿色革命与专利运营“乘法效应”
在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伞都”晋江东石镇,一项看似微小的技术创新正在掀起绿色革命。传统伞骨喷涂面临环保与效率的双重困境:手工喷涂技术存在人工成本高昂、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超标等问题,而现有的自动化设备因刚性夹具导致伞骨表面凹陷、喷涂遮蔽,容易导致伞骨表面出现凹陷和喷涂遮蔽问题,造成返工率高、多次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项基于负压膨胀固定技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通过负压机驱动膨胀固定管对伞骨圆孔进行柔性夹持,配合吸附块增强固定效果,实现伞骨无接触式定位,避免传统夹具对喷涂区域的遮挡和损伤。生产线集成智能喷枪系统、密闭喷漆仓及废气过滤装置,可实现伞骨360度均匀喷涂,单次完成全表面覆盖,生产效率提升至少2倍,涂料利用率提高20%,同时减少90%以上的漆雾挥发。
泉州保护中心对此创新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预审阶段重点强化工艺独特性描述,使发明专利一次性授权;转化阶段推动技术向4家企业许可,创造360万元直接经济收益。该项目于2022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立项支持。同时,该专利的产业化实施已推动区域伞具产业新增产值达2000万元,增强了区域伞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项专利不仅助力企业斩获“福建省博士创新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更成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品质特殊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项目》的示范案例,印证了“小专利撬动大产业”的乘法效应。
当一项专利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群作战”,知识产权的价值便如同伞骨般展开,为整个产业撑起一片创新晴空。如今的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制伞行业的创新枢纽,累计获得125项授权专利,包括35项发明专利。从研发设计到检测认证,从知识产权布局到技术转移转化,这个平台正以全链条服务激活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先后被遴选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平台。
三家企业、三条赛道,共同勾勒出泉州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图谱:鑫铭鞋材展现“快保护”开拓国际市场的锐度,佶龙机械诠释“准保护”赋能高端制造的精度,海峡科创则凸显“全链条保护”激活产业集群的广度。
“我们不仅要当企业创新的‘守门人’,更要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在这片民营经济热土上,泉州知识产权保护正从“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着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泉州答卷。(融媒体记者 郭剑平 通讯员 黄礼坤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