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屏南县长桥镇立足资源禀赋,打出产业升级“组合拳”,将小小食用菌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6月底的屏南县,绿意葱茏。位于长桥镇半圳村的屏南禾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智能控温设备持续运转,为菌菇生长营造“恒温小气候”,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理菌棒,为新一轮种植做足准备。
“龙爪菇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至28℃。”公司负责人何伟强指着智能化温控设备介绍,依托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如今龙爪菇种植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生产。
2023年,屏南禾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驻半圳村,专注龙爪菇、红托竹荪等特色菌菇全链条发展。“这两年,我们持续在技术革新上下功夫,从菌棒优化改良到设备升级改造,通过一系列技改措施,不断提升菌菇品质与产量。今年,公司销售额预计突破千万元。”何伟强说。
作为食用菌种植大村,半圳村80%以上家庭投身食用菌种植,年种植规模近2000万袋,产值达6000万元,但“小户单打独斗、技术参差不齐”的发展情况,制约着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对此,长桥镇积极通过政策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推动半圳村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占地47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控棚、爱尔兰大棚、冷藏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拌料、接种、烘干等环节实现全自动化。食用菌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序建成,福建嘉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禾纪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技术,更推动形成研发、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在福建亲家菇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聪彬展示着新研发的滑菇菌棒:“传统滑菇多在春节前后种植,我们新研发的菌棒,能让滑菇在端午节前后种下,打破季节性限制,填补市场空档。”
位于长桥镇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亲家菇菌业,自2015年创立以来,持续深耕食用菌领域,逐步发展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初加工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型企业。其香菇、滑菇、黑皮鸡枞等特色菌类畅销市场,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先后获评“福建省科技企业”“宁德市市级龙头企业”等。目前,该公司在屏南布局6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70亩。
乡村产业蝶变跃升、企业发展保持活力,这都源自长桥镇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路径,以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长桥镇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暖湿润,是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依托这一生态禀赋,当地打出产业升级“组合拳”:加大培育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等示范点,推进液体菌种茶树菇标准化种植,培育赤松茸、红托竹荪、黑皮鸡枞、白芦菇等新品种,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建设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引入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管理技术,推进企业集聚。
如今,长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硕果盈枝。近百家企业扎根这片沃土,1600多户、5000余名村民投身其中。300台烘干设备昼夜运转,60座保鲜库冷气轰鸣,为菌菇品质保驾护航。全镇年均生产食用菌达2亿袋,年产值突破8亿元,菌棒上长出的不仅是鲜嫩菇朵,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长桥镇正以小小食用菌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