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多举措破解老年人“上学难”
市职工老年大学的舞蹈课吸引了许多退休职工参与。(市总工会供图)
退休了做什么?去老年大学报几门课是理想的选择。目前市老年大学招生规模已居全省首位,2025年招生数预计将达1.9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但面对老年大学学位长期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个规模依然不够。回应年初市人代会上郑书鸿、陈长钦代表分别提出的办好老年大学的相关建议,市有关部门表示要扩大学位供应,推广社会力量办学,市人大常委会还把安排审议老年教育促进若干规定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现状:老年大学学位要靠“抢”
郑书鸿代表在《关于增设老年大学学位的建议》中说,福州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的增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其中精神层面问题很大原因来自社交匮乏。
“退休后与同事的联系减少、朋友和亲人的离世以及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导致老年人社交圈子逐渐缩小。为了打发时间,老年人有的被骗去参加各种讲座,遭遇诈骗,有的沉迷于赌钱。参加健康的社交活动是老年人的期盼,但像老年大学这样的服务受益面还是偏窄,学位都要靠‘抢’,大多数老人无法获取学习机会。”
陈长钦代表也提交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创办老年大学的建议》。他说,在《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中,针对“上学难”问题,要求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老年教育。“福州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老年大学领域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建议:增设学位 丰富教学内容
郑书鸿代表建议增加老年大学学位,并开设数字教学课程,教会老年人操作数字化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他还建议老年大学管理要跟上,更好地统筹老年教育资源,提高老年教育质量。
陈长钦代表建议引入民营资本进入老年教育领域。“一是民营企业能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学习需求;二是民营资本的引入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使政府能够更专注于政策制定和监管等核心职能。”他建议政府采取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福州老年大学领域,如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还可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新型办学模式,进一步缓解老年人“上学难”问题。
行动:三年来全市增加学位上万个
增加老年大学学位,各部门都在行动。
据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全市老年大学学位年均增长率达15.15%,三年间全市共增加老年大学学位供给约1.11万个。针对热门课程,如声乐、体育、舞蹈等的学位供需矛盾,市老年大学计划自2027年春季招生起,拟限制每位学员最多可选报课程数量,减少“一人多报”对学位资源的影响。
市教育局表示,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拟新增82个教学点、10879个学位。全市将设立以市社区大学为核心、县(市、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村居)教育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把社区打造成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2025年计划再遴选50位教师加入福州市社区大学师资库。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福州市在“长者食堂+学堂”、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引入老年大学教学驻点15个,开设书法、声乐、抖音视频剪辑等课程42项,增加学位1777个。这些服务机构还张贴了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二维码,老年人只需扫码就能参加健康养生、法律维权、金融理财等8大类线上精品课程。
引入社会力量办学,也在积极实践中。
市委老干部局支持市直单位、高校开办老年大学或设立教学点。目前全市已有金山分校、新店分校、五一路分校、军休分校、闽江师专分校等五所分校及市公安局教学点。其中军休分校、闽江师专分校、市公安局教学点年招生数达近1200人次。
丰富教学内容方面,市老年大学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老年金融教育基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福建海峡银行出资18万元,资助市老年大学教学设施提档升级。雅马哈公司、众志行体育、万聚福等热心企业也向市老年大学和基层老年大学捐赠教学乐器、体育设施等。市老年大学还与春伦集团、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合作成立“教学实践基地”;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学院等高校开设“一米菜园”“生活茶艺”等实用课程,推动老年大学向“赋能型”转变。(记者 李白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