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福州市绘就老有所养新图景
2025-08-12 10:54:17来源:福州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代表建议落地有声 助老服务持续升级 我市绘就老有所养新图景

福州市绘就老有所养新图景

福清阳下街道居民在公园纳凉休闲。记者 石美祥 摄

  记者7月11日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今年以来,福州市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多份助老建议,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加速照进现实,越来越多老年人成为“有福之州的幸福老人”。

  老年卡年检实现网上办

  “以前,老年卡年检要专门坐车去市里的窗口排队,现在在手机上操作,几分钟就能办好。”来自闽侯的林大爷对福州市新上线的老年卡线上年检服务赞不绝口。这一变化得益于市人大代表郑书鸿提出的《关于方便办理老年卡年检手续的建议》。

  郑书鸿说,市数字福州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响应他的建议,联合多部门打通数据壁垒,目前支付宝APP线上年审功能已上线,老年人或其亲属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页面提示完成年审操作,彻底告别“线下排队难”。

  与此同时,为方便老年人了解敬老卡领取地信息,目前在“e福州”APP上线“敬老卡领取信息查询”功能,帮助老年人精准定位就近的领取点。后续,还将有序推进微信小程序、“e福州”APP等线上年审渠道的审批与上线工作。其中,“e福州”APP端的开发现已完成,待有关部门审核后预计在9月初上线。

  提升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

  “平日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朋友送餐,还能换积分免费吃饭。”连江县琯头镇门边村村民林阿婆笑着说。这份幸福感与市人大代表卞伟忠提出的《关于积极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议》分不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为思路,整合农村闲置资源,打造“长者食堂+学堂+医养”的复合型助餐服务点。市本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长者食堂在享受社区长者食堂同等30万元建设补助的基础上,再按每个示范点30万元标准予以补助,并创新推出“慈善冠名”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全市141家农村长者食堂中,86家融合学堂服务,34家提供医疗康复、老少同乐等延伸服务。

  市委社会工作部也同步发力,通过组建助老志愿服务队、举办“夕阳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推广“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举措,为农村老人助餐服务注入可持续力量。

  助力乡镇养老院提质扩面

  为破解乡镇“养老难”问题,市人大代表王艳提出《关于推动福州市乡镇养老院建设的建议》,建议通过强化资金保障、优化布局规划、深化医养结合、创新“公建民营”模式等举措,全力推进乡镇养老院建设。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指导县(市)区完成养老设施专项规划,近年来全市共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6家,2025年度计划再提升改造罗源县霍口乡、闽清县池园镇、永泰县霞拔乡等3家乡镇敬老院。

  在资金保障方面,福州市将农村养老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对转型升级的乡镇敬老院,按项目总投资的5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可达300万元;市本级对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按新建项目每个200万元,提升项目每个1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目前,已下达省、市补助资金3600万元。 

  据悉,为推进“医养结合”,非五城区还有16家乡镇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签约合作107家,实现乡镇已运营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率100%。

  发展老年人“意定监护”服务业务

  “意定监护”是民法典赋予成年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指的是一个成年人在自己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以书面协议方式为自己确定监护人,等到将来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之后,由受委托的监护人履行对自己的监护职责。但对于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履职的老年人,如何确保监护协议不被滥用?市人大代表郑书鸿提出《关于引入社会监护机制建立老年人意定监护监督机制的建议》。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指导福州达心愿社会监护服务中心完成了社会组织登记,鼓励引导有意愿的组织机构发展老年人“意定监护”服务业务。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福州市公证机构已累计办理16例意定监护公证,并建立案例库总结经验。

  目前,福州市正在探索“协议公证+社区走访+多部门协同”的监督路径。如社区居委会定期走访签约老人,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支持,民政部门动态跟踪案例进展,形成监督防范闭环。(记者 李白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