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落户泉州“零门槛” 铺就人才“安居梦”
2025-08-14 10:11:11来源:泉州晚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落户泉州“零门槛” 铺就人才“安居梦” 符合条件者还可申领1000元补助

  “以前办户口要跨省奔波,现在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在泉州晋江安海派出所户籍窗口前,四川籍人员吴明仕拿着崭新的户口本感慨道。作为恒安集团总部的工程师,他刚刚通过“跨省通办”服务,不仅将自己和孩子的户口从成都迁至泉州,更在这座民营经济重镇找到了归属感——“很荣幸成为新泉州人!”

  像吴明仕这样的落户故事,正在泉州各户籍窗口不断上演。当全国各地掀起“抢人大战”之际,泉州重磅推出人才人口“双增”行动,全面实施户口迁移“零门槛”,同步配套千元落户补助、全域通办服务,以“愿落尽落”的开放胸襟,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三大通道畅通人才落户“快车道”

  “我通过就业落户政策办理落户,成为一名新泉州人。十分感谢泉州的落户政策,让我解决了小孩子读书的问题。”近期,来自重庆潼南区的杨家富,在鲤城区鲤中派出所成功办理落户手续后说,“泉州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政策,特别是落户政策,对我们这些省外来泉人员非常友好。泉州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更加坚定了我留下来发展的决心!”

  “就业即落户”的通道,让产业人才扎根更便捷。根据政策,针对已在泉州工作或创业人员,凭劳动(聘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即可申请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户口迁来泉州,实现“就业即落户”。

  最受关注的当数“租赁房屋落户”。针对已在泉州租房居住的人员,若出租房已办理房屋租赁备案登记且租住的,凭住建部门出具的《租赁房屋备案登记证明》,可申请承租人及其直系亲属迁入落户,让“租有所居”群体安心落户。

  “先落户后就业”的绿灯,为人才扫除后顾之忧。政策明确,针对有意向来泉工作生活的高学历或技能人才,凭中专以上学历证书、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可向泉州各县(市、区)人才市场申请提前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户口迁入泉州,实现“落户即安家”。

  两项服务跑出便民“加速度”

  落户便利度是检验城市诚意的“试金石”。落户服务上,泉州推行“全域通办”“周末延时”,不仅解了人才落户之愁,更暖了人心。

  一方面,泉州已全面开通户籍业务“全省通办”和户口迁移“跨省通办”:省内户籍人员可在省内任一派出所就近办理户口迁移;省外户籍人员可在迁入地派出所直接申请“跨省通办”,24小时内完成迁移手续,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另一方面,针对工作日不便办理业务的人群,泉州推行“周末办”服务,即每个县(市、区)每个周末至少开放一个派出所户籍窗口,确保群众办事“不断档、不打烊”。

  “为促进人口集聚、吸引人才落户,下一阶段,泉州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让更多人才和人口‘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为泉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千元补助增强人才获得感

  人才人口来泉落户,可以享受到哪些补助呢?

  真金白银的诚意,藏在细节里。根据“双增”行动政策,由泉州市外迁入泉州市辖区内落户,在泉州民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高校、大院大所稳定就业或自主创办企业,并于同一工作地县(市、区)累计缴纳3个月以上基本养老保险的16—45周岁的新落户人员,可申领1000元落户补助。新落户指2025年5月16日后由泉州市外迁入泉州市辖区内落户的人员。其中,属于原泉州市户籍迁出后重新迁入的,间隔时间应在两年以上。

  符合条件人员,可登录“海丝泉州·人才港湾”网站或小程序,进入“泉服务”—“人才人口‘双增’行动”—“落户补助”功能模块,申请落户补助。咨询电话:0595—28133772。(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实习生 张泽炯 通讯员 林小宇 吴宝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