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
小山丛竹书院,作为泉州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感受朱子文化的必访之地。步入书院,翠竹葱茏,绿意盎然,静谧离尘。院内有一座匾式石牌坊,正面书有“小山丛竹”四字。
回溯历史长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任职泉州同安主簿期间,认为这里是清源山“龙首之脉”,是传播正宗儒学的理想之地。他以“不二祠”为基础,搭梁叠瓦,种竹建亭,树坊立匾,创立“小山丛竹”并讲学其中。800多年来,这里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理”与“气”的哲学思考在此代代相传。
2017年,泉州市结合“古城双修”,将“小山丛竹”复建提上日程。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项目团队在传承历史、恢复本真的基础上,力求重现“小山丛竹”的胜景。2021年5月3日,复建后的小山丛竹书院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的书院,已升级为集历史文化展示与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出任小山丛竹书院复建后的首任山长,策划、推进书院各类学术文化活动。
目前,小山丛竹书院已形成“小山人文讲堂”“小山学堂”“小山研讨”“小山对谈”“小山展演”“小山行读”及新启的“小山乡土教育”等七大品牌活动矩阵,肩负起“守住文脉、传承文化、滋养城市”的时代使命。
“这里不仅是朱熹讲学论道的故地,更是一座精神灯塔,照亮了泉州人耕读传家、敢拼会赢的精神图谱。我们要传承这种扎根历史、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让先贤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今年暑假,小山丛竹书院为40名来自泉州各地的准大学生举办“大学前乡土文化研习班”,学员吴骏一深有感触地说。
朱熹当年通过办书院、讲学的方式,在泉州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普及和学术传播。如今,小山丛竹书院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连接古今、对话中西的重要平台,持续为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的文化活力。(记者 黄琼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