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被表彰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新增超四成,上半年民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7%……
今夏以来,多个福建民营经济相关消息引发关注。亮眼的成绩背后,是闽商向新而行的魄力与坚守主业的定力,更是福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
深耕主业、锐意创新,福建民营企业以实干实绩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守主业
实体经济根基稳固枝繁叶茂
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
从草根起步、靠实体起家,专注一双鞋、一片纸、一泡茶、一块玻璃等,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广为流传的闽商佳话,也是福建品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功秘诀。
深耕主业,坚定发展实体经济,福建民营企业的战略定力和韧劲一以贯之。来自省工商联的数据显示,福建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五,规上工业企业中84%以上为民企,规上工业企业税收90%以上由民企贡献。
从今年看,不论是全国百强还是全省百强,上榜企业中制造业均占有较大比重。
在“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宁德时代以3620.13亿元营收继续位居闽企榜首,位列全国第17,也是全省唯一营收突破3000亿元的企业。大东海实业、中景石化、恒申控股、永荣控股4家企业营收均超千亿元,前五强企业营收总和占全省上榜企业营收总额的45%。“新面孔”中亦有多家来自制造业。细分榜单里,盛屯矿业、友达光电、宏发电声首次进入制造业500强。
9月底发布的2025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显示,上榜企业分布于29个行业,制造业企业仍占主导地位,达56家,其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透过榜单可以发现,福建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持续增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以青拓集团为代表的不锈钢产业链、以恒申集团和永荣控股为代表的化纤产业链等,实现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覆盖。
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并存。聚焦办好自己的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经受住风雨洗礼。对民企而言,除了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必须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在这方面,不少闽企已率先垂范。比如,圣农集团持续深化党企“三融三联”工作法,以“党员人才化”“人才党员化”,带动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白羽肉鸡产业集群;恒安集团则以三次管理变革促进企业治理现代化,率先在快消品行业深化供应链改革、打造信息化运营平台。
心无旁骛谋发展,集中精力修炼内功,广大闽企正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筑牢坚实根基,开拓广阔天地。
向新而行
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福州高新区的闽都创新实验室,激光技术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推动设备迭代升级;在福建百宏聚纤科技的数字化车间,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产能……类似场景在八闽大地愈发常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
创新是福建民营企业的鲜明特质——星云股份在锂电池检测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成为产业链关键一环;厦门弘信电子通过持续研发,在柔性电子等细分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部分产品达到市场最前沿……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4000家。
为强化创新支撑,福建聚力打造科创平台,加强产教融合。今年2月启动的产业特聘团试点工作,选聘高层次专家为竹材、氟新材料、新型显示、纺织鞋服等重点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形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效转化通道。
数字化转型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九牧集团通过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能耗降低11%、运营成本降低21%、人均产值提升35%的显著成效。2024年,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71.8%,位居全国第二。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图公司的“奇想智能”视觉大模型、帝视科技的智能竹条分选机器人、汉特云的服务型机器人、易控智驾的无人驾驶矿车等创新成果,展现出福建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硬实力。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福建17件获奖专利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厦门万泰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打破了福建连续6年的金奖空缺局面。
以科技创新为楫,以产业创新为舟,福建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奋勇前行。
优化环境
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森林”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近年来,福建各级各部门协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为民营企业“一心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福建已连续5年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新春第一会”。2023年以来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省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领导小组,统筹政策制定与难题破解;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机制,畅通政企沟通,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2024年,福建推出多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49件;设立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推出200亿元专项贷款,惠及近万家企业。
建立“四通四到”企业服务机制(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表彰95位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今年以来的这些举措如浩荡春风,让民营经济这片“森林”更加郁郁葱葱。
今日的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赛道全面铺就,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从晋江鞋服到宁德锂电,从福州电子信息到厦门生物医药,这片热土既有“敢拼会赢”的基因,更有“共创未来”的生态。在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滋养下,福建民营经济正迈向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明天。(记者 林清智 刘必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