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鼎:田间课堂传“粮”策

金秋时节,在福鼎市太姥山镇才堡村的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田里,稻浪翻滚、金穗飘香,甬优106、浙杭优220等新品种迎来丰收季。田垄间,农技专家、种粮大户穿梭其中,逐一观察不同品种晚稻的长势。
“今年,我们聚焦‘早稻—晚稻—蚕豆’三季轮作模式下晚稻品种选择少的问题,集中开展了15个晚稻品种的展示示范。目前,经观察和测产,甬优106、浙杭优220等品种在综合性状上表现好,达到了预期。”福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施素秀说道。
在示范田里,每个品种都有专属“展示区”,从播种开始,由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抓好各关键环节落实,认真记录各个品种的生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表现,科学评价,筛选适合福鼎双季晚稻后备品种。同时,示范田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应用豆稻水旱轮作、机械化栽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发挥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潜力,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品种支持。
“像甬优106结实率和抗伏倒性都很不错……”粮农在田间地头直观感受品种差异,反复比对,寻找适合自家农田的优质良种。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模式,让优质品种推广从“纸上谈兵”变成了“田间掘金”,切实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也为晚稻产业的优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天,福鼎市农业农村局还把农技课堂搬到了田间,为农户开展专题培训,传授实用知识,确保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好种子打底,再配上学到的技术,明年种粮更有信心了!”种植大户朱照棋说道。
在田间课堂传“粮”策,近年来,福鼎市锚定粮食安全底线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动农业技术下沉、优化水稻品种结构,精心搭建覆盖全域种粮群体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今年,福鼎市粮食播种面积超19.73万亩。(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